脊髓血管畸形疾病診斷新技術為患者找到治療路徑

2018-06-20 08:52:23|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今年剛滿20歲的小薛青春陽光,是學校裏的文體骨幹。然而3個月前,小薛無明顯誘因下出現雙下肢無力伴發麻,不能正常行走,並且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礙,排便困難,嚴重影響了正常生活和學習。

  “脊髓血管畸形的可能性很大!”面對這個輾轉各地卻始終病因不明的患者,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放射介入科主任李明華教授給出了這樣的初步判斷。

  脊髓血管畸形——對很多人來説,這只是一個諱莫如深的醫學名詞,即使知道可能也源於這種病最著名的一位患者張海迪。為了精確診斷病情,幫助小薛擺脫可能出現癱瘓的命運,李明華主任建議採用脊髓血管MRI增強造影做進一步檢查。

  據悉,脊髓血管畸形屬於可治療性脊髓病變,因而及時準確地診斷和定位病變非常重要。以往主要依靠股動脈插管造影明確診斷,但其操作複雜,又有一定的創傷性和風險,並需使用大劑最的含碘對比劑,存在X線的高輻射量。“現在我們選用釓造影劑通過肘靜脈注射MRI增強造影檢查,不僅減少了造影劑對腎功能的影響,還實現了全過程無放射劑量。”李明華主任表示,六院是國內率先採用脊髓血管MRI增強造影檢查明確診斷脊髓血管畸形疾病的,這已成為一種非創傷性診斷脊髓血管病變的理想方法。”

  借助這一新型診斷技術,李明華發現,小薛椎管內大片迂曲增粗血管伴有脊髓腫脹,並由左側T10肋間動脈供血,可以明確是脊髓血管畸形。“這項檢查技術,為我們進行DSA造影術提供了畸形血管的供養動脈和引流靜脈等相關信息,尤其是明確硬膜動靜脈瘺的瘺口節段,使DSA術中減少了50%以上的造影劑的使用和X線輻射劑量,縮短了診斷時間,並能指導進一步血管內介入或手術治療。”

  專家團隊隨後為小薛實施了DSA下行介入手術治療。術後第二天,小薛雙下肢無力麻木症狀以及大小便功能即得到改善,術後三天就已出院。從目前隨訪的情況看,小薛的不適症狀已完全消失,已回歸正常的大學生活。

  專家提醒,如果出現間歇性跛行,雙下肢、四肢癱瘓,皮膚、其他臟器、組織血管畸形,雙下肢水腫以及括約肌功能障礙和性功能障礙等臨床表現,且逐漸加重時,應及時到神經外科就診以排除該病,做到早診斷早治療,讓張海迪式的悲劇不再上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