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幾代京劇人同臺共演《我們共同走過》

2018-07-02 08:50:12|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幾代京劇人同臺共演《我們共同走過》,回溯海派京劇四十年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武生演員奚中路演繹《挑滑車》片段。本報記者葉辰亮攝

  繼上週四獻演上海音樂廳後,前昨兩天,上海京劇院推出的京劇音樂劇場 《我們共同走過》又在上海周信芳戲劇空間連演兩場。童祥苓、尚長榮、李炳淑、陳少雲、關棟天、奚中路、史依弘、李軍、王珮瑜、嚴慶谷等上海的幾代京劇人幾乎全樑上壩,或以講述人的身份,或用自己的拿手唱段,共同回顧海派京劇走過的40年曆程。

  “不僅僅是一場演唱會,也不全是一場音樂會,而是一部音樂劇場。”此次演出的導演汪灝這樣定義。相比以往將名家名段集結串聯的做法,他希望演出不是 “流水賬”式的彙報,而是更注重故事、情感與音樂的交融,通過上海京劇院40年來不斷涌現的優秀劇目、傑出人才及重要事件,展示大時代背景下傳統戲曲藝術的繁榮發展。

  “改革開放帶給傳統戲曲舞臺上的變化,上海是最先感知的。上海京劇舞臺上一批傳統戲‘解禁’,社會大眾對於傳統文化的理解由此也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上海京劇院院長單躍進談到40年的發展歷程説,“上海京劇院緊跟時代步伐,深受這座城市的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熏陶。我們是改革開放的親歷者,也是記錄者。”談及改革開放對上海京劇藝術發展的影響,童祥苓也感慨地説:“這是一個嶄新時代的來臨。改革開放之前已有很長一段日子沒演傳統戲了,觀眾心裏盼著,我們演員也有戲癮。回歸到傳統戲,感覺是我演藝生涯的又一個新起點。”

  演出穿插了多個唱段以饗戲迷:不僅有《四郎探母》《武家坡》《大登殿》《白蛇傳》這樣的京劇經典唱段,也有優秀新編劇目《曹操與楊修》《貞觀盛事》《廉吏于成龍》《成敗蕭何》《情殤鐘樓》的選段。此次演出既是向祖國獻禮、向時代致敬,也是梳理過去40年間上海京劇院的代表劇目,充分展現海派京劇特色,在回望中對傳統藝術的發展進行思考。

  戲曲理論家龔和德、二胡演奏家馬曉暉、舞蹈家黃豆豆也參加了演出。

  據悉,今年下半年,上海京劇院還計劃在京、滬兩地陸續推出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系列主題演出,將“我們共同走過”這一主題貫穿全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