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早日建成令人嚮往的生態之城

2018-07-05 08:54:37|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李強:凝聚全社會共抓生態環境保護的強大合力,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早日建成令人嚮往的生態之城 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大會 應勇作工作部署 殷一璀董雲虎尹弘等出席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民生任務,要採取更有效的政策舉措,全面落實好中央的決策部署

  ■咬住目標,穩紮穩打 ■盯住問題,集中攻堅

  ■抓住根本,源頭治理 ■扣住“嚴”字,綜合施策

  市委、市政府7月5日下午召開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市委書記李強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切實增強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凝聚全社會共抓生態環境保護的強大合力,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讓上海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早日建成令人嚮往的生態之城。

  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在會上作工作部署。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殷一璀,市政協主席董雲虎,市委副書記尹弘,市委常委廖國勳、翁祖亮、諸葛宇傑出席,副市長時光輝主持。

  李強指出,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全面系統總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明確提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原則,對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重大部署。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要緊密結合上海實際,深刻認識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産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強化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效果導向,增強緊迫性、提高自覺性、體現標杆性,把綠色生態作為卓越全球城市吸引力和競爭力的一項關鍵要素,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準,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

  李強強調,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民生任務,要採取更有效的政策舉措,全面落實好中央的決策部署。一要咬住目標,穩紮穩打。對照中央要求和上海實際,從增強群眾感受度出發,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挂圖作戰,確保完成。各牽頭部門要抓緊實施推進,確保每年都有新成效,三年內取得明顯進展、實現重點突破。二要盯住問題,集中攻堅。聚焦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大力度解決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實施更加精準、更加高效的減排措施,2020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全力做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空氣品質保障工作。認真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加強水岸聯動,推動水質持續改善,2018年底全面穩定消除河道黑臭,2020年力爭全面消除劣V類水體。強化土壤污染風險防控,努力還好舊賬、不欠新賬。三要抓住根本,源頭治理。在工業、農業、建設、交通、生活等各領域和生産、流通、消費各環節加強源頭防控,在推進綠色發展上下更大功夫。突出規劃引領,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品質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強化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約束。堅持高標準建設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大力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對一些因生産生活方式、消費模式變化而引發的新問題,及時研究應對解決方案。四要扣住“嚴”字,綜合施策。源頭嚴防、過程嚴管、污染嚴懲,強化制度供給和機制創新,強化依法處置和嚴格執法,強化生態環境風險防範,強化區域聯防聯控,共同打好長三角污染防治攻堅戰。

  李強指出,要切實加強黨的領導,形成全社會共抓生態環境保護的合力。強化各級黨委、政府的政治擔當,全面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各級環保部門和執法機構要落實最嚴標準、最嚴要求。強化企業的主體責任,督促各類企業既注重經濟效益,更注重社會效益。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格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樹立以畝産論英雄、以效益論英雄、以能耗論英雄、以環境論英雄的導向,用好環境保護督察這個硬招實招。對於不顧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後果的,要依法嚴格問責。要建設一支生態環境保護“鐵軍”,把更多力量放到生態環境保護等事中事後監管上。各級黨委、政府要支持生態環保隊伍建設,為敢幹事、能幹事的幹部撐腰打氣。廣大生態環保幹部要全面加強作風和能力建設,當好生態“護旗手”、環保“守門員”。

  應勇指出,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用更大決心、更足力氣、更強韌勁,切實抓好推進落實,努力在大氣、水、土壤、垃圾、生態空間建設五個領域儘快實現重大突破,在産業、能源、交通、農業投入“四個結構”方面儘快實現根本轉變。要抓緊制定實施新一輪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加強長三角區域聯防聯控,打贏藍天保衛戰。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加強河道治理,打好碧水保衛戰。摸清“家底”,強化土壤環境風險管控機制,打好凈土保衛戰。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大力推進源頭減量以及末端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加快建設基本生態網絡,確保生態空間只增不減,大幅提升生態效益。要加快建立現代産業體系,嚴把産業準入關,減少和淘汰落後産能,著力降低煤炭消費總量和比例,加快發展綠色低碳高效的運輸方式,大力發展都市現代綠色農業,大幅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