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匯:自動稱重數據溯源 保障垃圾分類收運

2018-07-06 10:13:19|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徐匯區試行濕垃圾“流轉路徑可追蹤、垃圾源頭可倒查”清運模式 自動稱重數據溯源,保障垃圾分類收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徐匯區在濕垃圾收運專用車輛上試點安裝自動稱重計量系統,車頂顯示屏會呈現每桶濕垃圾的重量,供清運工人記錄參考。本報記者李靜攝

  一輛棕色濕垃圾收運車尾部機械臂鏟起一個240升的濕垃圾桶,車頂的特製顯示屏實時閃現一行字:“毛重:72公斤”;機械臂把濕垃圾倒進車鬥,屏上顯示:“凈重:56公斤”,而後臺同時收到了這一數據——這套自動稱重系統是徐匯區日前新試點的車載稱重計量系統,每次傾倒垃圾,系統還能拍攝至少三張照片,以便記錄濕垃圾分類過程。

  按照今年3月發佈的《關於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的實施方案》,本市將嚴格執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儘管各類生活垃圾分類收運標準和要求不同,但分類後各類生活垃圾必須全部分類收運,堅決杜絕駁運環節的混裝混運。目前,各區都在根據實際情況,購置或改裝各種垃圾專用清運車輛,統一標識、統一車輛,並配置相應人手等。

  業內人士建議,為根本實現全程分類運輸,除按照“四分法”噴塗專用色彩、張貼統一標示等“表面功夫”外,還可探索建立“流轉路徑可追蹤、垃圾源頭可倒查”的智慧清運物流系統,打通垃圾物流信息鏈,提高特大型城市精細化、智慧化管理水準。

  收運不分類會嚴重挫傷居民垃圾分類積極性

  徐匯區田林街道田林十二村內,道路寬闊整潔,綠化蔥蘢,車輛停靠有序,完全看不出這是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老小區。這裡,六座垃圾廂房新近完成改造:全封閉式,避免視覺和嗅覺不適;投放口刷卡開啟、定時投放;人走近時,還會自動播放垃圾分類宣傳語音,一旁則配有水池和洗手液;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濕垃圾投放口上試點安裝了攝像頭,記錄垃圾投放過程和品質。

  3月28日以來,田林十二村實行黨建引領、居民自治、志願者積極協助模式,推行垃圾分類。至今,2078戶、6000余位居民已有九成自覺分類生活垃圾,分類品質令志願者和社區環衛工人稱讚。“我們在家分得好好的,就怕後面清運時亂裝混運。”田林十二村黨支部書記趙國慶坦言,收運環節不分類會嚴重挫傷居民分類積極性。

  數據溯源:哪戶居民垃圾分類不合格都能查到

  使用專用車輛分類收運,在濕垃圾車上裝載智慧計量系統,實時監測分類數量和品質——這讓趙國慶和居民心裏的石頭終於放下。專門負責田林街道濕垃圾收運的上海日旭環境保潔服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何駿介紹:“以前收運濕垃圾,以桶為單位人工記錄重量,手撥眼查分類品質,都是毛估估的。現在,車載計量系統稱重準確,我們會更關注濕垃圾是否純凈、達標,看到有塑膠袋或其它雜質,可以及時處理,通知公司與小區物業和街道市容管理部門取得聯繫,勸導居民改進。”

  “車載計量系統的數據和中轉站過秤重量誤差在5%以內,比較準確,有助於跟蹤小區濕垃圾的每日産量、變化趨勢和分類效果;裝載該系統後,清運車輛實時定位,後臺可實時掌握清運車輛路徑,確保濕垃圾‘日産日清、應收盡收’。”徐匯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環衛管理科副科長曹丹俊告訴記者,“通過數據和圖像,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流向和路徑,正向跟蹤居民分類後的垃圾去哪兒了;另外一方面,也倒逼分類源頭提升分類品質,到了中轉站發現濕垃圾不合格可以溯源倒查,看看是從哪個小區、哪個廂房來的,甚至可以知道是哪戶居民倒的。”

  目前,徐匯區共有18輛濕垃圾專用收運車,其中兩輛安裝車載稱重計量系統,預計本月底濕垃圾車輛將全部安裝該系統;試點過後,有望在全區所有垃圾清運車輛上推廣試用。

  垃圾記錄和統計有望細化到戶

  每天,申城都會産生約3萬噸各類生活垃圾,由垃圾清運車輛到社區、園區、校園等地收集後,轉運到虎林路碼頭、徐浦碼頭等中轉站,壓縮預處理後,再通過陸路或水路運輸到各個末端處置基地,進行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記者了解到,目前,以各區為起點、以末端處理基地為終點的生活垃圾物流和數量實時監控系統已基本建立,全市覆蓋率達到97%,唯獨缺了從家庭到垃圾廂房這段過程的監測、計量。

  垃圾清運車載稱重計量系統設計方上海陸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項映介紹,傾倒時拍攝的照片、實時記錄的垃圾量和車輛實時定位系統等,有望成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和收費的依據和基礎。“積累兩三年後,這些數據和圖像將形成數據庫,用處很多:垃圾從廚房到資源化處理前的每個環節都可監控、可追溯、可倒查;圖像識別技術可判定分類品質;如果某個中轉站當天容量臨時超標,系統可報警提示、調度在途車輛改向……”

  “徐匯區18輛濕垃圾專用車輛都裝配車載計量系統後,將對接全區首批350個垃圾廂房,進而記錄這些小區居民的濕垃圾産生規律和品質。以後,垃圾記錄和統計都有望細化到戶。”陸傑公司技術總監李欣介紹,“目前的計量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等都已成熟,如果往前一步,先打通全程分類的物流信息鏈,垃圾分類的推行和管理將日益精細化,源頭追溯、調度、服務、車輛規劃路線等都可實現智慧管理和服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