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大劇院二○一八—二○一九年演出季昨發佈,一百四十九台近三百場演出照亮人文之城 戶外莫扎特歌劇《魔笛》領跑大劇院新演出季
上海大劇院2018-19年演出季昨發佈,瓦格納歌劇《漂泊的荷蘭人》、芭蕾舞劇《堂·吉訶德》《天鵝湖》《睡美人》、音樂戲劇《茶花女》《冬之旅》、原版音樂劇《搖滾學校》……149台近300場演出涵蓋歌劇、芭蕾、交響、戲劇、戲曲等各藝術門類。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上海大劇院還將首度推出戶外歌劇《魔笛》。這部莫扎特的名作由德國漢堡國家歌劇院與上海大劇院聯合製作,屆時這部被稱為“魔都版”的《魔笛》,將在歌劇場景中展現更多上海的城市風貌,讓西方經典成為上海城市文化名片的新標識。
去年4月,由漢堡國家歌劇院全新製作的《魔笛》首演,第二年就能引進來滬聯合製作,以全新面貌與中國觀眾見面,用“新鮮出爐”形容並不過分。不過,這部《魔笛》並非恢宏巨制,而是為吸引青少年觀眾、引領他們走進歌劇大門而製作的。故事著重描寫了塔米諾、帕米娜和帕帕吉娜三者的關係,圍繞愛與友誼這個話題展開。除此外,由於移師戶外,過去的室內華麗實體布景也變成了多媒體,視頻中不少場景還是當地的地標建築風景。這樣不僅更加貼近青少年所接觸的世界,增加親近感,也凸顯了本土生活元素,展現城市風貌。該劇此番在上海演出,也將以這樣的形式展開,和我們身處同一時代的塔米諾,身穿著現代服裝,在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大城市裏迷路了,一路探尋中,他將逐步找到自己的存在,這樣的故事配合著主創專為“魔都版”打造的場景,令人充滿期待。
願意與上海大劇院聯合製作,把最新作品帶到上海,並願為上海觀眾度身打造的不只是漢堡國家歌劇院。今年3月在“德國音樂之鄉”埃爾福特剛完成首演的瓦格納歌劇《漂泊的荷蘭人》也將於今年9月由著名指揮家、上海歌劇院院長許忠執棒,由埃爾福特劇院與上海歌劇院聯合製作獻演于上海大劇院。《漂泊的荷蘭人》首演于1843年,講述了荷蘭人船長乘著他那一艘永遠無法停泊的船的傳奇旅程。
此外,四部經典芭蕾舞劇同樣矚目。其中三部都來自上海大劇院“老朋友”。時隔12年,“意大利芭蕾學派的代言人”米蘭斯卡拉歌劇院芭蕾舞團攜《堂·吉訶德》再度來到上海大劇院。“法蘭西芭蕾學派的名片”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則在14年後來滬上演努裏耶夫版《天鵝湖》與極具張力的現代芭蕾集萃。五度登臺大劇院的澳大利亞國家芭蕾舞團,帶來最新製作《睡美人》。作品透露著巴洛克式的浪漫情懷,于足尖上塑造一個絢爛的童話世界。而首次到訪中國大陸的紐約城市芭蕾舞團,在美國舞壇“最具傳奇色彩和劃時代意義”,帶來的多部獨幕舞劇都是出自舞團的創始人之一、藝術指導喬治·巴蘭欽手筆,是舞團的鎮團之作。
聚焦上海本土經典與新作,也是2018-19演出季的重頭戲。其中,有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紅色文化作品:大型歷史話劇《商鞅》匯聚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老中青三代優秀演員,將再度續寫這部“百年話劇史無法繞過的精品力作”;上海民族樂團首次邀請外國作曲家創作整場民族管弦樂作品《上海奧德賽·外灘故事》音樂會,借黃浦江濱江貫通之際,通過講述外灘故事,展示上海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表達了上海城市文化與藝術的緊密融合。上海歌劇院則連推三部民族歌劇新作:《晨鐘》《田漢》《風在哪一個方向吹》書寫紅色文化,為英雄奏響頌歌。而已以民樂、戲曲為代表的江南文化和傳統文化也得到充分展現:上海昆劇團“國寶級”藝術家蔡正仁等京昆名家將上演大師版昆劇《鐵冠圖》。根據徐克電影《新龍門客棧》改編、由梅派青衣史依弘主演的同名京劇更是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