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龍”號即將啟程開始第九次北極考察

2018-07-12 17:41:49|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雪龍”號即將啟程開始第九次北極考察,“極地英雄”講述他們的難忘記憶 一堂有關極地科考的特殊黨課

  再過些日子,“雪龍”號船將啟程,開始第九次北極考察。7月9日下午,一堂有關極地科考的特殊黨課在安利上海體驗館開講,兩位“極地英雄”與百餘名黨員分享他們的經歷。

  48小時卸340噸物資

  過去六年,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考察運行部主任張體軍的主要工作,是為我國建設第五個南極考察站做準備。羅斯海的難言島有他們灑下的汗水和難忘記憶。

  “難言島三面環冰一面臨水,即便在零下40℃,這個地方也有一片海是不凍的,具有非常高的科研價值。為什麼不凍?因為這裡風速很大,一直在8—9級。”張體軍説,初到難言島,到處是石頭,他們很難找到一塊平坦的地方。

  就在這樣的地理環境下,他們僅有一張航拍圖片,甚至不知道水深。這支27人的隊伍接到命令要在24天把540噸物資搬上島。島上的冰犬牙交錯,參差不齊,他們不敢貿然把裝載機開上去。但為了搶時間,他們在48小時卸了340噸的物資。當時直升機是5分鐘一個往返,下面接應的人在堅硬的冰上艱難站立,一天下來渾身是傷。物資上了島,工程機械上不去,建站任務就沒有保障。為了把挖掘機運上島,57歲的水手長兩天兩夜沒合眼。為了建設氣象站,地勘工作人員花了5天時間,開出一條200米的路。“我們當時住的地方,看上去像集裝箱,其實沒有門,早上起來都是雪,得把雪清理了才出得來。”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張體軍動情地説,有一個遠方,那是南方之南;有一聲召喚,來自寂靜的白色冰原;有一份記憶,凝結成南極情懷;有一種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極地人勇往直前!

  沒有一個人要求下船

  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原黨委書記、副主任魏文良,今年69歲。從17歲參加工作起,他從未離開過摯愛的海洋和極地事業。即便退休了,他還先後四次到南極,並計劃今年10月再次遠征南極。

  “我年輕時暈船,當了船長後就不暈了。”魏文良回憶第一次開著“極地”號到南極。之前中國的船沒有在冰區航行過,到了南緯65度,船首就被海冰撞了個大洞。當時距南極大陸還有200海裏,本來正常航行半天可抵達,結果他們走了20天。這是中國考察隊第一次到達南極。

  當時船上有4000多噸物資要運上南極大陸。船開到岸邊,突發特大冰崩。關鍵時刻,魏文良下的第一道命令是全體共産黨員和各級幹部迅速進入崗位。當時俄羅斯、澳大利亞南極站的工作人員發來信息,説這個地區五年沒有冰崩,“極地”號可能要困在裏面,今年出不去了。為減少損失,要把部分考察隊員撤到陸地上去。116人,沒有一人要求下船,大家共同的想法就是“人在船在”。

  “極地”號被困七天,魏文良作為船長,沒有上過床,一直在駕駛臺旁,不時地用方位鏡觀察冰山和浮冰運動情況。在風浪和潮汐作用下,兩個冰山之間出現一個近30米寬的間隙,他判斷這是脫離險境的一個通道。“極地”號需要調一個90度的角,對準冰山這條通道,平時這一動作不會超過28秒,當時用了8個小時。當船隻脫離險境,兩座冰山又合上了。

  為了儘快建好中山站,隊員們與風雪和海冰搏鬥,每天工作十七八個小時,有的工種無人更換,只能在崗位上打個盹。大家住在沒有任何保溫的帳篷裏,被褥就鋪在凍土上。不到一個月,3000多平方米的中山站建成,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南極大陸飄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