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調研為打響“上海文化”品牌找準發力點

2018-07-13 09:31:19|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5

自大調研啟動,本市宣傳系統圍繞打響“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已先後調研全市16個區、宣傳系統主要單位、文藝院團、全市各文化行業協會及重要國有和民營文化企業、文化産業園區等。製圖:李潔

  文創小微企業能不能享受 “少走幾步”的營商環境?弘揚上海城市精神的行動能不能前置到 “上海門戶”?承載著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文藝創作,在不斷攀登高峰的過程中該由誰來保駕護航——在打響 “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和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設進程中,這些答案可以通過大調研來尋找。

  2017年年底以來,上海市委宣傳部根據市委關於在全市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當新時代排頭兵、先行者”大調研的要求和統一部署,圍繞“六個緊扣”總體目標和“兩個全覆蓋”“開門搞調研”等工作要求,圍繞“擔當新的文化使命、打響上海文化品牌”這一主題,深入推進上海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大調研。半年來,宣傳系統拿著調研得來的數據、實情、問題,梳理難點、痛點、堵點後,逐一找到落實抓手,為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和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設找準發力點、提供有力支撐。

  不預設主題

  帶著泥土走到位

  “坐辦公室裏都是問題,走進基層就都是辦法”,大調研不預設主題,而是到基層真找問題、找真問題。宣傳系統廣大黨員幹部都説,腳底帶著泥土走到位了,真問題也就看得見了。

  宣傳系統文藝工作調研組在金山區的張堰、楓涇、山陽和金山衛等四鎮八處 “深蹲”調研。他們到村 (居)民家中走訪,與區鎮各級文化幹部、基層文藝團隊負責人等座談,話題圍繞文化品牌建設、市民文化素養提升、重大文藝創作推進等等,不一而足。站在田間地頭,不少鄉村文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原汁原味”地浮現了出來:文化配送力度不夠大,大型文化陣地偏少;文化指導員不夠多,民間文藝團隊活動品質不高;師資、經費缺乏;舞臺類優質作品創作等方面存在短板……

  不僅問題更清晰直觀,在調研過程中,問需和問計同步推進。眼下,金山農民畫家們正鋪開嶄新畫卷,心無旁騖地創作 “紅色精神家園、海派文化、鄉村、城市”這四大主題。原因之一正是來自調研現場的扶持主旋律創作的強烈信號。

  截至6月底,市委明確的宣傳系統七家調研主體 (包括市委宣傳部機關和市文明辦、市委外宣辦、市委網信辦、市文廣局、市新聞出版局、市文化執法總隊六家歸口單位)共開展調研1258次,調研工作對象和服務對象共2954個,其中企業1622家,事業單位467家,社會組織263個,社區居民148人,農戶47戶,其他對象407個。截至6月底,共發現問題1347個,收集建議746條,已解決問題732個,解決率54.34%。

  “零距離”沉下身,查找全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短板和薄弱環節,一份份真實懇切的調研報告紛紛出爐,包括: “開創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綜合調研報告, “上海媒體融合發展情況及問題對策”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 “優化完善人才培養集聚機制打造上海文化人才品牌”“推動 ‘上海文創50條’落地落實打造上海文化創意品牌” “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精準供給”等七份專題調研分報告,既有問題,又有對策,體現了豐碩的調研成果。

  不閉門造車

  帶著思考納善言

  下月初,第十六屆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 (ChinaJoy)開幕之時, “上海網絡遊戲出版申報服務平臺”將正式上線。屆時,滬上網絡遊戲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申報版號的過程不僅將簡化為線上一站式服務,而且還能完全透明、公開,可追溯、可查詢。市新聞出版局科技與數字出版處處長丁曉玲告訴記者,新平臺的上線離不開這半年內的五次調研、十次推進會, “我們為文創小微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當然要在平臺設計過程中傾聽他們的需求,實實在在解決相關企業的 ‘急難愁’問題”。

  敞開大門,帶著思考廣納善言,成為調研小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有益途徑。

  在中共一大紀念館選址區域的調研中,市委宣傳部邀請了不少市民代表與專家們共同座談,發掘了不少民間智慧。比如,在展館定位方面,有市民希望展館除為紀念黨的一大留足展示空間外,也為黨的二大、四大和中共中央機關在上海的12年留有足夠展示空間;也有市民建議,結合紀念館建設,開設紅色專題郵局,刻製紀念館相關風景郵戳等,擴大紅色文化品牌影響力。

  除了多渠道, “不閉門造車”還意味著調研對象全覆蓋、調研方法多樣化。新聞出版網信工作調研組連續對全市50余家出版單位進行三輪調研,形成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完整閉環;理論工作調研組實地走訪華東政法大學、寶武集團等十余家大學、企事業單位,與專家學者開展專題座談;社會宣傳和精神文明建設調研組深入全市各區,及機場、地鐵、火車站等窗口行業,徵集了一批基層問題和建議;文化改革調研組調研走訪張江國家數字出版基地、閱文集團等28家企事業單位,全覆蓋調研了八家文化行業協會;幹部人才隊伍調研組就網絡作家人才、傳統戲曲人才、文博人才等召開多場座談會,對各領域青年文化人才培養開展全面調查。

  不止步眼前

  帶著創新促落實

  秋天到來前,機場航站樓、高鐵站等“上海門戶”將悄然變臉。最打眼的廣告位置,將為來上海參加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客人們送上第一聲問候,用別致的方式亮出“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上海城市精神。

  此前在虹橋機場調研時,航站樓裏的廣告位引發調研小組的討論。商業廣告與公益廣告的比例多少才合適?機場公益廣告如何與社區公益廣告區分開來?作為上海給遊客的第一印象,與城市精神相關的公益廣告能否有更富創意的表現形式?當這些問題在調研中被討論,背後其實是以創新促落實的工作思路。

  當前,上海正在加快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面向未來,面向全球”是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必有之格局。深入調研的過程中,調研組並不止于解決眼前問題,而是為上海文化品牌建設、新一輪精神文明建設積累新經驗。靜安區臨汾街道試點依託大數據的應用,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和測評更加精細化和科學化;松江區車墩鎮面對將近1:10的戶籍人口與外來流動人口比例,以社區文化活動和志願服務活動提升外來流動人口歸屬感,破解流動人口文明養成難題,提升文明鎮建設水準;市作協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制定 《上海市文學創作系列網絡文學專業職稱評審辦法(試行)》,為網絡作家制定業內評判的藝術標準體系;市新聞出版局協同各區,為“國際電競之都”儲備場館、戰隊,服務已先行到了為小隊員申請出國比賽的簽證問題上。

  自大調研啟動,本市宣傳系統圍繞打響“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已先後調研全市16個區、宣傳系統主要單位、文藝院團、全市各文化行業協會及重要國有和民營文化企業、文化産業園區等。下一步,宣傳系統將進一步結合打響“上海文化”品牌150項重點任務的推進落實開展深入調研,形成以調研推動工作的常態機制。

  以大調研推動大落實,用心用情,久久為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