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三區一堡”強化“三個聯動”

2018-07-11 08:52:30|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四年多來,推出和實施一批重大改革創新舉措 建設“三區一堡”強化“三個聯動”

  建設上海自貿試驗區,是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大實踐。國家各有關部門積極推動、主動服務,全力支持、協調總體方案和深化方案的落實。上海堅持解放思想、大膽實踐,加強整體謀劃、系統創新,圍繞服務國家戰略,努力把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新時代引領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的標杆和引擎。

  2013年9月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涵蓋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四個海關特殊監管區,總面積28.78平方公里。2015年4月,上海自貿試驗區範圍擴展到陸家嘴金融片區、金橋開發片區和張江高科技片區,總面積達120.72平方公里。

  作為中國大陸首個自貿試驗區,上海自貿試驗區堅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試,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在投資、貿易、金融和事中事後監管領域已形成一批基礎性和核心制度創新,並在實踐中不斷成熟、定型,為全國自貿試驗區建設提供了基礎性制度框架,尤其是緊緊抓住自貿試驗區建設的基本定位和關鍵環節,在全國率先開展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先照後證”、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貨物狀態分類監管、自由貿易賬戶、宏觀審慎的金融綜合監管制度、“證照分離”、分類綜合執法等一系列重大基礎性改革,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提供了可借鑒的制度和改革經驗。

  四年多來,上海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理念和制度創新成果已分領域、分層次在全國複製推廣。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的116項行政許可事項,在全國其他自貿試驗區,以及有條件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推廣實施。外商投資備案管理、企業準入“單一窗口”等投資領域改革措施在全國複製推廣。先進區後報關、批次進出集中申報等貿易便利化改革措施,已在全國範圍、長江流域範圍、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等分階段有序推廣實施。跨境融資、利率市場化等金融制度創新改革成果分領域、分層次在全國複製推廣。

  2017年3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 《全面深化中國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3月30日,國務院印發自貿試驗區“3.0版”方案。主要內容是以建設開放度最高的自由貿易園區為目標,建設“三區一堡”(開放和創新融為一體的綜合改革試驗區、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風險壓力測試區、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區、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推動市場主體走出去的橋頭堡),強化“三個聯動”(區內改革同全市改革的聯動、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的聯動)。方案明確了98項重點改革任務,至2017年底,98項改革任務已全部推開,超過76%已基本完成。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5週年。上海自貿試驗區堅持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推進重大改革創新,在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推出和實施一批重大改革創新舉措,其中包括高品質提前全面完成“3.0版”方案改革任務;全面深化“證照分離”改革試點任務;實施企業設立全流程便利化改革,簡化優化企業設立流程;建成國際先進水準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對所有涉及企業的審批和服務事項“一網通辦”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