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配樂大師德普拉:上海給予我無限靈感

2018-07-16 09:11:12|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圖説:配樂大師德普拉將登上上海夏季音樂節的舞臺新民晚報記者郭新洋攝

  《泰坦尼克號》裏悠揚雋永的蘇格蘭風笛,《駭客帝國》裏凸顯金屬質感的電子音樂……好的電影配樂,往往能夠讓電影本身更具標識度,只要起個頭就能讓人們腦海聯想出畫面。今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獎被電影《水形物語》摘得,而片中被流動水波層層包圍卻仍舊傳遞著曖昧情愫的感性音樂出自配樂大師亞歷山大·德普拉之手。

  今晚(15日),德普拉將登上上海夏季音樂節的舞臺,執棒上海交響樂團演繹《布達佩斯大飯店》《色戒》《哈利·波特》等由他操刀的經典電影配樂。在演出前的“熱身採訪”中,德普拉攜妻子索爾雷(小提琴演奏家)分享電影配樂的奧秘以及他們和上海這座城市的淵源。德普拉説:“我所創作的愛情電影配樂一共三部,其中兩部(《色戒》和《面紗》)都和上海有關。這是一座能激起藝術家想像和靈感的城市。”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圖説:《布達佩斯大飯店》劇照 網絡圖

  置身上海,被靈感包圍

  電影《色戒》和《面紗》都與上海有關,雖然此前他並未來過上海,但對這種城市充滿想像:“我在做那兩部電影的音樂時,就被層出不窮的靈感包圍。我會想起一本叫《上海旅館》的書,它對上海的描寫非常重要。真的置身這座城市,曾經想像中的畫面變得立體。與德普拉而言,上海經歷了從封閉到對全世界開放的偉大歷史,見證這座城市從過去到現在的開放歷程,很重要。”

  兩部電影作品所描寫的都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儘管和如今相隔近百年,但這並不影響德普拉感受上海的魅力。遊走在法租界梧桐樹影斑駁的馬路,或是在充滿歐式風情的老建築前逗留,“我能看到這座城市留下的歷史文化積澱。”當然,更讓他興奮的,還是這座城市經歷著變化的另一面:“它的現代化和國際化同紐約很相近,同時又兼具巴黎的浪漫氣質。”

  值得一提的是,《色戒》中的小提琴由德普拉的妻子索爾雷演奏。他們相遇在德普拉的電影音樂創作中:“我以前並不喜歡小提琴家的,大約是因為他們都沒有這麼好看的,直到遇見她。對我來説,她就像一個魔法師,讓我不知不覺被她的魔力吸引。”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圖説:電影《面紗》和上海有關 網絡圖

  跨越時代,鍾情古典樂器

  今晚音樂會的曲目中,既有德普拉早期作品如《自製英雄》,也有知曉度極高的經典影片如《布達佩斯大飯店》,相似的是,這些作品都具有很強的民族特色,在配器上頻頻使用古典樂器,旋律鮮明。

  德普拉坦承對古典樂器的鍾愛:“它們充滿魅力、跨越時代。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是能征服人們耳朵的樂器,有簡單樸實的美,長笛,豎琴,鋼琴,單獨演奏或者合奏,充滿細節感。”而他的妻子、小提琴演奏家索爾雷也強調:“音樂的創作必須厘清每種樂器音色和音符的關係。這是個精細活,每個音都是分開的、獨立的。比如,弦樂在全世界都有不同的展現。中國的二胡,土耳其的坦布爾,不管是一根弦兩根弦還是三根弦,各有特色,即便單獨聽也具有畫面感。”

  電影《模倣遊戲》的同名主題曲運用弦樂、木管與交響樂隊的交相呼應、渲染氛圍。《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發生在17世紀的荷蘭,卻運用了巴西風格的音樂。德普拉和索爾雷理念一致:“樂器不分橫向、縱向,它們各有出處卻又具全球性。巴西、阿根廷或者非洲部落,我們喜歡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家相遇,將新的元素代入音樂中。”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圖説:德普拉曾為《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配樂 網絡圖

  音樂傳遞畫面背後的情感

  在過去的16年,德普拉為無數赫赫有名的電影配樂,耳熟能詳的就有《暮光之城:新月》《國王的演講》《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丹麥女孩》《哥斯拉》《水形物語》等。這些作品為他贏得了多次奧斯卡最佳配樂的提名,還給他帶來了金球獎、電影與電視藝術獎、格萊美獎以及三座法國凱撒獎的獎盃。他被稱作好萊塢最多産的當代作曲家之一,有時一年內會為七八部影片配樂。

  當被問及如何能創作出傑出的電影音樂配樂時,德普拉大方分享秘訣:“好的電影音樂靈感源自電影本身。我喜歡電影的畫面,畫面訴説故事,而對於那些畫面背後沒有表達出來的人物隱藏的情感,我希望通過音樂表達。比如《水形物語》裏的艾麗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