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將可回收物納入“循環利用”正途

2018-07-16 09:11:18|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全力推行“兩網融合”,今年將建成2000個回收網點 將可回收物納入“循環利用”正途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1

尚浦名邸小區地下車庫的“愛回收”標準化回收服務點,設有自助投放塑膠瓶、玻璃瓶和易拉罐的機器,居民可以24小時掃碼使用。本報記者李靜攝

  家裏的舊電器、廢紙張、舊衣物、塑膠瓶、廢金屬等沒地方處理,只能堆著或乾脆扔進垃圾桶,這是很多居民曾經有的煩惱。不過,從今年起,市民在社區或街道便能找到人工或自助的回收網點,交投後還能直接變現,或累計積分兌換商品和服務等。

  讓可回收物“適得其所”、循環利用納入“正途”的,正是上海眼下全力推行的“居住區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與“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兩網融合。按照《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0年)》,本市將建立兩網融合回收服務點、中轉站、集散場等從源頭到末端的全過程體系,今年建成2000個回收網點、109座中轉站和 10個集散場;明年建成5000個回收網點和170座中轉站;2020年,建成 8000個回收網點和210個中轉站,基本實現兩網融合,生活垃圾資源回收利用率達到35%。

  記者採訪得知,各區正在按照計劃選取“點、站、場”的位置,並結合實際摸索行之有效的兩網融合運行體系;而對再生資源行業來説,兩網融合也成為企業轉型發展的難得機遇。

  居民可就近投放垃圾可回收物

  位於楊浦區江灣城路的尚浦名邸小區從去年7月試點生活垃圾源頭分類至今,所有居民均參與分類,小區垃圾分類投放準確率達90%以上。最近,他們又有了新動作——在地下車庫新改造的垃圾廂房對面,新建約70平方米的“愛回收”標準化回收服務點。居民可以把家裏的廢塑膠、廢紙、廢舊紡織物、廢電器、廢玻璃、廢金屬、廢紙板箱等適宜循環利用的廢棄物拿來換積分。同時,也可以投放廢電池、燈管、過期藥物等有害垃圾,由工作人員轉交給有害垃圾回收企業。

  這裡是楊浦區兩網融合的第一個點位,包括一個約20平方米的封閉式建築,亮黃色的主色調頗為顯眼,門楣和墻上貼有“兩網融合、回收服務”“垃圾分類、綠色環保”“垃圾分類、你我同行”等垃圾分類宣傳語;門前豎著幾個垃圾分類宣傳易拉寶及紙箱做成的宣傳品;房間內外都堆著收集到的塑膠瓶、舊衣物、紙箱、包裝用泡沫塑膠等可回收物。

  記者在回收服務點看到一台自助投放塑膠瓶、玻璃瓶和易拉罐的機器,居民可以24小時掃碼使用。據 “愛回收”分類回收事業部負責人韓曉光介紹,楊浦區正探索兩種回收服務點模式:一種是白天有人員值守服務,可以預約上門取物;另一種便是自助點位,設立自助設備24小時接受居民投放塑膠瓶、易拉罐、玻璃瓶、紙箱紙盒等,“這將解決現在較關鍵的場地緊缺和人力成本過高等難題。”

  這時,小區居民何先生拎著一大包啤酒瓶和礦泉水瓶來到服務點,工作人員清點後記錄數量為他積分,再把專用於收集可回收物的黃色大塑膠袋還給何先生。“以前這些瓶瓶罐罐直接扔幹垃圾裏,現在垃圾分類了,能回收的就分出來。我平時就放在廚房小角落裏,兩三天拿過來一趟。回收點解決了居民的麻煩,也是為環保做好事。”他表示。

  攻克選址和運作體系兩大難關

  負責尚浦名邸管理的高力國際物業經理葉飛,指著回收服務點一排一米多高的包裝用泡沫塑膠説,“以前根本沒人要這些,廢物回收行業存在 ‘利大搶收、利小不收’的現象,很多低價值物品沒地方去,要麼混進幹垃圾增加垃圾量,要麼堆在家裏。”按照“愛回收”的價目表,大件傢具也在回收範圍內,但沒有積分,由服務站點“托底”幫忙處理;此外,廢玻璃也能回收,但同樣沒有積分。

  現在,尚浦名邸垃圾廂房的二次分揀員也省力不少,可以直接把揀出的可回收物就近賣給服務點,每公斤價格還比外面高出一至兩角錢。韓曉光告訴記者,為激勵更多居民參與分類,未來 “愛回收”將和楊浦區相關部門合作,與小區周邊便利店或超市,以及京東等線上電商平臺打通,也有可能自己在周邊新建商超,方便居民兌換物品,探索建立一個可推廣、可複製的 “閉環”回收系統。

  楊浦區綠化市容局環衛科負責人諸佩君介紹,今年將在全區建設109個兩網融合點位,包括規模較大、建於各大街道顯著位置的6個大型服務站,發揮垃圾分類宣傳推廣作用;還包括6個中轉站,用於分揀、打包可回收物。“目前主要在努力攻克兩個難點,服務站點的選址佈局,以及探索建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運作體系。”

  “倒逼”再生資源企業提升技術

  位於涇力西路828號的上海新錦華再生資源産業園區于2014年初啟用,負責長寧區範圍的再生資源回收處置,主要包括企業的廢金屬和廢紙張等高價值回收物。今年,長寧區將率先實現居民家庭“一嚴禁、兩分類、一鼓勵”(嚴禁有害垃圾混入其他生活垃圾,日常幹、濕兩分類,鼓勵資源回收)垃圾分類全覆蓋。居民區生活垃圾分類後産生的塑膠瓶、廢玻璃、包裝泡沫等品類和數量逐漸增加。為此,新錦華新建了800平方米的“長寧區再生資源二次分揀場”,還打算年內裝備一套自動化分揀、打包設備,更高效地處理每天五六噸的廢飯盒、舊報舊書、易拉罐、飲料瓶、利樂包等可回收物。

  “目前,我們對接長寧區202個垃圾廂房的可回收物,約佔全區的六分之一;預計今年至少覆蓋400多個垃圾廂房,未來還有更多園區、商鋪、企事業單位的可回收物。”上海新錦華商業公司副總經理孫亞明説,産業園新買進五輛電動清運車,一共有八輛車往返市區和産業園,清運社區可回收物。

  上海全面推行生活垃圾源頭分類及兩網融合之前,孫亞明幾乎走遍了長寧區1150多個社區垃圾廂房。他發現,一個500戶小區的垃圾廂房,每天産生的可回收物有二三十公斤,那全區每天就約有二三十噸,“這麼大的回收量,對企業來説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

  不僅是引進新設備,孫亞明還在考慮自主研發自動化設備,提高企業技術化水準;此外,他們還升級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循環處理的模式及銷售渠道等,在全國各地開拓合作方。“兩網融合‘倒逼’企業提升技術化水準和管理能級,從長遠來看,這絕對是個難得的轉型發展契機,回收行業有望從粗放式低端生産走向規模化、現代化發展模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