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A閉幕:把音樂裝進生活 讓夏天充滿回憶

2018-07-17 08:59:42|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打響上海文化品牌|MISA閉幕:把音樂裝進生活,讓夏天充滿回憶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3

圖説:9歲的MISA越辦越成熟了 新民晚報記者郭新洋 攝

  上海夏季音樂節(以下簡稱“MISA”)是余隆上任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後創辦的首個大型活動,明年,MISA將迎來第十個年頭。今晚,執棒上海交響樂團完成閉幕演出後,他特地留下給小志願者頒發證書。

  看著一批批小志願者從他手中接過證書,回想小作曲工作坊中“七天成曲”的未來作曲家們譜寫的“自然內心的流露”,余隆不禁感慨萬分:“創辦MISA的初衷,就是希望城市中每個人都能融入音樂,音樂能走進所有人的生活。”

  “每座有文化的城市都會有自己的文化象徵,無論是戲劇節、電影節還是音樂節,都會成為這座城市標誌性的符號,創辦音樂節必須在一個有音樂傳統、音樂感召力的城市。”在余隆看來,“上海是中國古典音樂的發源地,也是一座極富歷史感和回憶的城市,梧桐樹蔭,蟈蟈籠子,上海夏季音樂節不僅僅是一場場音樂會,也是一種生活、一種回憶,我們希望上海市民可以過一個有情懷有回憶的夏天。”

  MISA發展至今,已經成為極具標識度的一大上海原創品牌,其著力於提供優秀的跨界音樂,注重音樂普及,尤其是青少年音樂教育的定位,成為MISA快速成長的助推器。越來越多的老聽眾老樂迷對購票流程、場地甚至售票人員都已非常熟悉。這説明多年的堅持已經讓觀眾與MISA産生了極大的粘連度。

  今年MISA更是推出“上海原創”的“上海夏季音樂節製作”概念,還原上海本土經典之作《天書奇譚》,以優秀的具有傳統中國文化的作品為載體,通過細節增強作品的傳播性,使其可以被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了解。上交節目中心工作人員親自操刀,在節目總監王曉霆的帶領下對英文字幕精雕細琢,在符合英語文化表達的同時甚至保留了原文韻腳,增強了中國原創文化走向國際舞臺的可行性。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4

圖説:上海本土經典之作《天書奇譚》廣受歡迎 新民晚報記者郭新洋 攝

  MISA首次開通網絡直播,通過與騰訊、優酷、澎湃、梨視頻、文化雲、看看新聞、咪咕、奧地利音樂頻道、百視通等9家視頻終端合作,將MISA現場的演出多渠道地輸送出去,讓那些無法走進音樂廳的人可以同步欣賞精彩演出。據悉,MISA共有49場次的直播,在線觀看人數累計高達570萬。

  MISA舞臺也延伸了“音樂節”的內涵和外延,除了多元化的演出現場還有很多極具文藝范的藝術裝置,讓觀眾在演出前後也能領略不同類型的藝術魅力。更為重要的是,MISA從創辦之日起就極為重視青少年的音樂普及,通過MISA資源為青少年搭建各種平臺,至今已逐漸常態化,成為上海夏季音樂節上不可忽視的年輕力量。

  今年MISA“撮合”由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尤克裏裏愛好者組成的樂團與大不列顛尤克裏裏樂團同臺演出,成為草坪演出的一幕經典;歐洲青年交響樂團在與樂隊學院演出之餘也了解了中國交響樂的歷史;通過專業音樂家的指導,九名“小作曲家”在七天時間內以“紐約+上海”的陣容和速度作出了讓人動容的作品;經過層層篩選召集起一支學生節日樂隊,向觀眾展示了當代學生的音樂素養;哪怕沒有學習樂器的學生也可以在MISA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通過參加青少年職業體驗日感受記者、場務、禮賓、銷售等不同工種和崗位的工作,提前感受工作的魅力和壓力。

  16天的音樂節像精密儀器一樣有條不紊地運轉,這離不開背後工作人員的努力。有時密集的演出安排需要同時開放主廳、演藝廳加外場,環環相扣、細緻入微的時間表和常務安排顯示出後臺管理的重要。而四場學生場演出時,每場演出人員在200到400名。如何在不大的後臺安置調配這些學生“藝術家”也是門技術活兒,正是基於音樂節從創辦起就堅持的職業化管理和運營,音樂節才得以順利進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