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銀幕舞臺:炫酷科技刷新人文體驗

2018-07-17 09:00:19|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全球第三塊LED屏落戶,IMAX銀幕數量領跑全國,上海文化裝備不斷創新升級 申城銀幕舞臺:炫酷科技刷新人文體驗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隨著上海電影放映廳技術能級的提升,各種不斷更新的影視裝備優化了觀眾的觀影體驗。今年6月,首次以杜比視界格式在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的《泰坦尼克號》等六部大片,以全新的震撼視聽效果征服觀眾。(資料照片)

  科技,正深刻改變著文化藝術的形態。其中,文化裝備産業是一個絕佳落腳點。今年初,中國首塊三星LED電影屏落戶上海五角場萬達影城,率先開啟 “無放映機”的觀影時代。比平時高亮了十倍的螢幕前,縱使影廳燈光不熄,主角指尖的紋路也清晰可辨。6月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次引入 “杜比視界”單元,《泰坦尼克號》 《魔獸》等六部大片登陸上海杜比影院。當影片中輪船駛過,分明有發動機的隆隆轟鳴在腦後逼近,聲音與畫面觸手可及,觀者久久沉浸。

  始終把 “用戶體驗”放在第一位,上海電影放映廳技術能級不斷提升。事實上,影院更新、換代、升級,也是上海在文化裝備産業激流勇進的一個縮影。上海高度重視文化裝備産業,以文化科技合力打造文創新高地,提升著申城觀影、觀劇的多維度文化感受,刷新著更具創新思維和文藝指數的城市新形象。

  高科技裝備不斷提亮申城銀幕

  2016年,李安導演的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全球上映,全國票房最高的電影院在上海。亮點在於以最高規格3D/4K/120幀放映的上海影城巨幕廳,這樣的最頂配影院,全球僅有五家。

  去年底,上海成為全國首個星級影院評定城市,從IMAX廳、Onyx、4DX、RealD LUXE等當下流行特效廳,到以杜比視界與杜比全景聲為重彩的杜比影院、配置專人管家式服務的家庭包廂廳,上海貼合受眾做實頂尖電影放映科技,人們的觀影體驗扶搖而升。

  近日,三星Onyx LED影廳落戶SFC上影影城港匯恒隆永華店。坐在全新的LED螢幕前,近景中,主角臉部紋路、毛髮絲絲分明;遠景,山河大地的高還原色彩讓人渾然忘記自己身處影院;即使戴著3D眼鏡,也能清晰看到圖像微細之處……LED電影屏融入了高動態範圍 (HDR)技術,避免了圖像均勻性差和畫面失真等問題,以高於傳統投影設備十倍的峰值亮度呈現完美的色彩準確度。而這塊電影屏結合哈曼定制專業音頻系統,還可以服務於電競遊戲、體育比賽、文化演出等休閒娛樂,再次推動上海電影院線升級。

  如今,擁有世界頂級視聽效果的杜比影院上海已有4家;全市有26塊IMAX銀幕,居全國之首;隨著全球第三塊LED屏落戶上海,上海正在形成一批擁有世界高端觀影設施、遠超當今市場上其他影像技術的代表性影院。以往未見的驚艷畫面、未聞的音效和細節設計,讓大眾感受到新科技、新模式帶來的炫酷新風。

  從舞臺裝備、影院裝備到遊藝娛樂裝備、移動互聯裝備等領域,文化裝備産業開疆辟土,不斷增強文旅消費體驗,開闢出品質文創、文旅發展的新空間。這些,都加速了上海發展人文之城、創新之城的進程。

  科技與人文攜手,引領人類新的生活方式

  一塊螢幕的進化,不只意味著一個行業技術的進化,更是人類生活方式的進化。隨著大眾消費向文化消費延伸,在注重産品物質功能的同時,更加關心文化內涵、追求情感共鳴和價值認同,成了人們新的生活方式。如今,移動互聯網、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人工智能,都被用於提升公眾的體驗。這麼做的好處是用創意的方式吸引公眾參與,讓其在互動中完成一場“文化共創”,滿足人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需要。

  今年,上海印刷集團利用3D列印與數字印刷融合技術,根據克孜爾第14窟打造出互動體驗流動博物館。推門,進入 “VR版”龜茲石窟,經典壁畫故事有著符合年輕人喜好的互動設計。 “實體洞窟一比一復原,現場感十足,需要參觀者推門進,推門出。交互體驗提升了參觀者情感共鳴。”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館長林偉成説。隨著科技注入文化空間、愈發關心用戶感受,如今的年輕人開始願意放慢腳步走進博物館、傳統舞臺。他們戴上VR眼鏡,便可身臨其境地參觀馬王堆漢墓、梵古的臥室油畫、巴黎歌劇院的穹頂,也能看見梅蘭芳、鄧麗君等昔日人物走到眼前,逼真的藝術感受令人難忘。

  “新技術帶來的創新是方方面面的。但歸根結底,在於解決人的問題,回應人的需求,改變人的生活方式。”中國舞美學會副會長、上海戲劇學院教授韓生説。文化藝術與科技互動,在於科技關懷人倫,人文增強創新,最終實現以人為本。

  把文化裝備産業做大做強,讓大眾能夠享受文化創意的熏陶,上海發揮著核心城市的平臺作用。在今年上海國際文化裝備博覽會上,上海首次把文化裝備産業的各類市場要素和平臺融合在一起,搭建起文化裝備産業聚集共享、交流孵化的平臺,服務大眾滿足文化需求。 “未來,上海將在文化裝備産業功能佈局上與周邊城市形成共生關係,整合尖端技術,促進文化資源共享,提高集聚度、輻射力和影響力。”韓生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