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歌劇院亮相薩雷馬歌劇節 展海派文化魅力

2018-07-24 08:58:35|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歌劇院亮相薩雷馬歌劇節,連續三晚演出圓滿收官 從《卡門》到《賭命》,展海派文化魅力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

《卡門》作為開幕演出亮相薩雷馬歌劇節。徐樂娜 攝 

  當地時間7月22日晚,隨著原創現代歌劇《賭命》落幕,上海歌劇院作為主賓方在愛沙尼亞薩雷馬歌劇節上的亮相畫上圓滿句號。連續三晚,從經典歌劇《卡門》在當地的首演,到上海歌劇院舞劇團首度攜整場原創作品巡演的“海之夢”舞蹈專場和本屆歌劇節唯一的原創劇目《賭命》,令波羅的海地區觀眾從不同角度領略了中國文化、海派文化的魅力。遠距離海外演出的整體組織、在當地連續翻臺演出的舞美銜接,也讓上海歌劇院200多人的團隊經歷了高強度的考驗。“要塑造在國際舞臺有競爭力的文化品牌,需要一流的藝術品質、足夠的作品積累和富有效率的組織經營能力。參與薩雷馬歌劇節的這次經驗,是我們的一筆重要財富。”上海歌劇院院長許忠説。

  《賭命》改編自高曉聲小説《雪夜賭凍》,大雪紛飛的除夕夜,身著破爛單衣的乞丐來到趙員外家行乞,一個由運氣、誘惑與命運交織而成的故事由此展開。2003年,《賭命》首演于日內瓦莫扎特國際藝術節,2008年作為薩翁林納歌劇節受邀劇目二度亮相歐洲舞臺,去年5月又以與倫敦金融城市政廳音樂與戲劇學院聯合製作的形式在倫敦絲綢街劇院連演兩場。在《卡門》和“海之夢”舞蹈專場收穫如潮好評後,這部將現代音樂語匯與中國民族傳統元素結合的作品能否得到當地觀眾認可,成為上海歌劇院此次海外演出最大的懸念,以上演當代歌劇為主的愛沙尼亞另一大品牌活動——納爾瓦歌劇節也專門派代表來到現場觀摩。

  “用世界人民都能理解的藝術形式讓中國文化走出去。”上海歌劇院黨委書記范建萍説,無論是歌劇這一世界通用的音樂戲劇形式,還是《賭命》故事本身所傳遞的對“慾望、命運”這一人類共同話題的中國式解答,都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助推劑”。從《碧波孔雀》《讚哈》等中國民族民間舞,到巧用京劇音樂和江南音樂元素的《一戲·一生》《潯陽遺夢》、琵琶名曲《十面埋伏》帶動的音舞劇《霸王別姬》、改編自文學名著的雙人舞《早春二月》《家·梅芬與覺新》等,令觀眾不僅欣賞到了形式多元、類型豐富的中國舞蹈語匯和風格各異的東方音樂韻味,更能感受到中國的多民族文化特色和由中國典故折射出的東方哲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