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園以生動表情圈粉 用“互聯網+”接駁現代生活

2018-07-30 09:17:21|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湖亭突兀宛中央,雲壓檐牙水繞廊。春至滿階新漲綠,秋深四壁暮煙蒼。窗虛不礙蒹葭補,簾卷時聞荇藻香。待到夜來先得月,俯瞰倒影入銀塘。”詩句所描繪的湖心亭就在豫園裏,這棟建築是清朝乾隆年間在原有的鳧佚亭舊址上改建的,歲月的沉澱讓它更具滄桑和魅力。

  除了湖心亭,九曲橋、玉玲瓏、點春堂都承載著豫園不同的歷史文化……近日,一款助力中華傳統文化傳播的社交及電商App正式上線,線下致力播散匠人匠心和東方美學的實體店也入駐豫園商城。

  有關豫園的回憶正一點一點回歸人們的視野和生活,在新時代用更生動的表情吸引眾生。 “豫園是海派文化的發源地,對於傳承文化有著特別的使命”,這是豫園的自我解讀。

  一座亭,傳誦兩百年故事

  湖心亭是明代嘉靖年間由四川布政司潘允端所構築的一處景觀,屬豫園內景之一,當時稱作 “鳧佚亭”。清朝時期,布業商人祝韞輝、張輔臣等人集資在鳧佚亭舊址上改建湖心亭,作為布商行人聚會議事之場所。

  再後來,清朝文淵閣大理寺卿陸錫熊省親來到此地,寫下《湖心亭碑記》一文,“八窗洞辟,循桄俯臨,然後魚鳥之出沒,煙雲竹樹之晻靄,而倩麗悟不盡于四矚,因名之曰湖心亭。”疏密自如的佳作,談到了湖心亭名字的來源。後人讚其行文酣暢,將通篇文字鑿刻于石碑之上,立於湖心亭內。

  據豫園商貿市場部總經理何宇棟介紹,此前豫園商城與中華印刷博物館攜手,將鐳射掃描與列印技術結合,首次重新拓印了國家級保護文物 《湖心亭碑記》,從物理上保存珍貴史料,向湖心亭的兩百年曆史致敬。

  這也標誌著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基地在豫園建立,這裡將成為更多中小學校文化教育活動之所。

  一杯茶,承載著千年文化

  每年正月初一至初五,湖心亭茶樓天天供應新春元寶茶。大年初一到茶樓喝“頭茶”元寶茶,這是從清末民初就流行的習俗,現在更成為上海都市生活中難得保留下來的新年傳統。

  清末宣統年間,商人劉慎康接盤湖心亭茶樓,把招牌改為“宛在軒”,開設雅座,每日上午還有一班自願集結的音樂愛好者吹奏民族樂器,供茶客欣賞,因此,茶樓生意日益興隆。當時,城隍廟5.3公頃的土地上,就有湖心亭、春風得意樓、桂花廳、四美軒等14家馳名滬上的茶室,組成了饒有特色的茶市風光。

  湖心亭茶樓于1982年按歷史原樣全面整修,保持飛檐花窗的三亭連體結構。整修後的茶樓很重視茶文化的研究和推廣,不僅推出了別具特色的江南茶藝,還在1990年成立了上海第一支茶藝表演隊,每年都要按季節組織茶會。

  細心的人不難發現,今年起,豫園的很多傳統節日活動“表情”更時尚了。以茶文化節來説,從形式到內容都跳出了“民俗”的框框,孩子們吟誦賦茶、廣場上茶藝文化市集等,都踏準了新節奏來與現代生活接駁。

  一款App,讓傳統文化新生

  最近,東家豫園店在豫園商城華寶樓開業,這是旨在傳承東方美學的東家App在上海的第一家實體店。東家App是豫園股份的戰略投資企業,而這款App是基於東方生活美學的社交平臺與興趣類電商,也是中國手藝發展研究中心的互聯網産業示範點。App匯聚了來自海內外6000多名手藝人的作品,覆蓋茶器、首飾、服裝、文玩、家居、古法食品等諸多領域。在App上還可以結識匠人,了解匠人故事和購買手藝作品。

  據介紹,除了傳統的春節燈會、端午文化節、中秋文化節以外,今年豫園將創設一系列特色文化節,如城隍文化系列活動、文創禮品節、黃金文化節,以及著力於弘揚傳統文化的文化藝術節,如中華文字展、海派服飾展等。這些節日也將更多地借助網絡的新平臺和新語境,吸引更多年輕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