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園:每年4500萬客流能帶走什麼

2018-06-06 08:47:04|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三大行動:重塑世界級商業地標 目標清晰:展望未來心靈棲居地 豫園:每年4500萬客流能從這裡帶走什麼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4

位於空中的“海上梨園”成為豫園商圈的時代“新表情”。(豫園股份供圖)

  九曲橋畔,百年老店上海 “南翔饅頭店”,門前蜿蜒的長隊從來“全年無休”,最近卻閉門謝客;到了今秋,重裝上陣的老店在延續百年好味的同時,將推出家庭手作體驗、展示餐飲文化、研發伴手禮新品。

  歷經百年滄桑的老店想得通透:商業社會沒有永恒的受寵者,惟有不斷自我革新才能匹配時代所需;老店要“做厚”傳統小吃在生活五味中的分量,更要“墊高”其承載的飲食文化、生活美學。這,恰與整個豫園商城不謀而合。去年,建成25年的豫園商城首次啟動高層空間重塑行動,由此拉開商圈升級序幕,清退辦公場所,嵌入生活、體驗、藝術因子,讓遊人能來到高處領略豫園之美、更能站在高維度觸摸傳統文化的脈動。

  結合黃浦區剛出臺的《全力打響“上海購物”品牌 加快國際消費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豫園商 城 對標 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準,啟動“豫園故里、豫園漫步、空中豫園”三大行動,重塑世界級商業地標。她的目標清晰:在人們心裏尋一個角落,重構外國人眼裏的中國、中國人眼裏的上海、上海人眼裏的故鄉。

  感受了什麼消費了什麼帶走了什麼

  豫園商圈,源起于舊時的城隍廟市場。當年由廟會自然形成的市集,在數百年間陸續融入餐飲小吃、京廣雜貨、茶館書場、古董字畫等等,成了上海最具地方特色的商業集市。

  1994年,豫園商城經過大規模改擴建,形成了今天所看到的倣古建築群落,成為上海城市地標。

  時至今日,豫園每年吸引著4500萬人次的全球客流,其中70%為非本土客流。終日熙熙攘攘間,一個問題盤亙在豫園心頭:人們在這裡感受了什麼、消費了什麼、又帶走了什麼?不缺人流客單,商戶生意好做……但致力於打造世界級商業地標的豫園,這回將目光投向了 “詩和遠方”。豫園商場相關負責人這樣解釋:地處市中心老城廂的豫園商城,應該成為上海傳統與現代的連結點,成為人們回望過往、觸摸當下、展望未來的心靈棲居地。

  豫園首先聚焦那些伴隨商圈成長的老字號,讓它們 “領銜”啟動升級,打造 “豫園故里”:豫園商城區域目前擁有三個中國馳名商標以及綠波廊、湖心亭、老城隍廟五香豆等一眾老字號品牌和百年老店;打造 “豫園故里”場景,以九曲橋廣場為中心,覆蓋南北延伸的豫園老街、文昌路這條主動脈,通過嫁接新技術、新體驗、新商業模式,豐實文化感知,激活一個傳統街區的品質生活。

  據悉,除了先期啟動升級的南翔饅頭店外,曾接待過多國政要的 “元首飯店”綠波廊也在醞釀內部升級,將推出名廚名點手作體驗等環節。

  曾經的古玩市場來了時尚買手、親子家庭

  一份 《吃喝玩樂in豫園》的手繪導覽圖剛剛新鮮出爐。

  豫園怎麼逛?很長一段時間來,這是沒有答案的。作為擁有八個出入口的開放式商圈,豫園缺少遊覽動線,人流容易造成對衝,增加嘈雜感,影響消費體驗,也帶來安全隱患。

  手繪導覽圖標示出了兩條明確的遊覽動線,而動線的優化正是打造 “豫園漫步”場景最重要的舉措。據介紹,“豫園漫步”一方面將沿著動線打造更多 “有趣業態”,也將通過增設休憩功能來營造 “悠閒生態”,讓行色匆匆的人們能慢下來、停留住,充分感受、體驗豫園特有的海派文化、民俗文化以及濃濃的鄉愁。比如,老字號王大隆的剪刀、湯婆子,會衍生出可以接駁現代生活的新産品;專賣梨膏糖的老店舖首推“花語系列”,讓梨膏糖可以泡茶喝,一解慣常的甜膩;今年春節期間,豫園公共空間首推了百年小校場年畫展,還同步推出原創文創産品市集……

  位於主要動線的華寶樓尤為值得一提:這個曾經享譽滬上的古玩郵幣卡市場,通過調整舊業態釋放出了大量新空間,不僅吸引國家級非遺文化遺産項目及傳承人相繼入駐,開設陶瓷、銅藝的新美學空間,更引入 “匠人定制店”,向遊客推送經過精選的文化藝術類匠人作品以及新中式風格文創産品;同時,引入藝術書店、空中咖啡吧,開設主題沙龍、匠人講堂等等,傳播中華文化精髓。

  經過業態調整,華寶樓迎來了久違的年輕人、時尚買手、甚至親子家庭。

  以豐富文化場景,釋放空中商業潛力

  過去,豫園在人們心中是平面的。儘管豫園商城區域內有著和豐樓、華寶樓、天裕樓、皕靈樓、悅賓樓幾幢倣古的四層建築,但很少有人能站到高處換個視角一覽豫園風貌。這使得豫園的高區難受商家青睞。以遊客為主的客群,決定了底樓是最好的市口,越往上走,客流越少,生意越差。

  “空中豫園”嘗試釋放高區的商業潛力,挖掘高區的商業價值,以獨特的文化産品和體驗為賣點,吸引人們走上來、留下來。

  事實上,早在兩年前,豫園就開始了先期探索——在和豐樓四樓打造 “海上梨園”全新的演繹空間,引入上海昆劇團等合作夥伴,定期上演崑曲等傳統戲曲劇目,接受企業定制的各類文化活動。中式涼亭、石階舞臺、紅木桌椅、戶外的平臺雅座,這個位於空中的演藝場所古意盎然又不失現代氣息,如今成為了整個豫園商城的“文化會客廳”。

  今年,公眾文化項目“豫園國藝傳習社”正式進駐“海上梨園”,以新鮮有趣的沙龍課程面向市民系統性地傳授中國傳統文化和經典。首期活動,請來上海殷商甲骨文研究院院長講授甲骨文的淵源,並傳授甲骨文拓片技巧。現場“上海細拓”的生動體驗,在家長和青少年中牢牢“圈粉”。

  “海上梨園”的成功探路,讓“空中豫園”的啟動有了底氣。去年起,豫園將這幾幢倣古建築的高區辦公點陸續遷走,探討通過空中連廊串聯高區,引入更豐富多元的商業及文化場景,營造豫園的慢時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