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冬病夏治”也火熱 治療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

2018-07-30 08:58:40|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眼下,正值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也是“冬病夏治”的季節,滬上諸多醫院兒科的診室每天都擠滿了前來敷貼的患兒。昨天,海派中醫徐氏兒科流派傳承浦東分基地在市七醫院亮相。分基地負責人、市七醫院兒科主任莊承表示,兒科“冬病夏治”的治療人數,從2016的600人次上升到2017的約1800人次,今年已突破2000人次。

  小敏(化名)今年10歲,從小就有哮喘,且抵抗力很差,長期服用抗過敏或止咳的藥物,換季或秋冬時節,特別容易感冒,咳得停不下來。經過七院兒科辨證傳承徐氏兒科代表方劑“平喘方”治療哮喘,取得了較好療效。

  莊承説,1-10歲患兒哮喘高發,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小兒哮喘可分為急性期、緩解期和穩定期,可實施“分三期論治”,同時採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貼”的適宜技術,可減輕疾病發作的程度和次數,“一般來説,西醫會在患兒的哮喘發作期採用激素吸入治療,效果明顯;但病情控制之後,家長往往忽略了鞏固治療,導致哮喘復發。中醫可在緩解期提供更豐富的治療方法。”莊承介紹,採用分季節論治的特色療法,具體來説,春天(3-6月)服用中藥,改善過敏體質;夏季(7、8月)可穴位敷貼;秋季(9-11月)服用中藥調理,增加免疫力;冬季(12月至次年2月)用中藥膏方調理。

  海派中醫徐氏兒科起源於清代,在全國擁有很高的學術地位。2015年,“徐氏兒科療法”入選第五批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産。據莊承介紹,徐氏兒科在總結多年臨床經驗基礎上,制定出適合“冬病夏治”的“黃芩咳喘散”,該方將溫經散寒、化痰平喘的中藥,貼敷于膀胱經及督脈俞穴,共收扶正祛邪之功,可配合使用離子導入法促進藥物吸收,較傳統敷貼方法而言,治療時間短,無副作用。每年治療一個療程,共計四週,經三年的敷貼治療,可顯著增強呼吸道抵抗力。

  七院兒科傳承徐氏兒科特色,並不斷創新,形成了許多特色診療技術。治療“泄瀉病”的特色在於臍部外治療法,尤其對於脾胃虛寒、感受寒濕之邪的消化不良及輪狀病毒等,能夠加快緩解症狀,減少輸液,減輕並發癥;“肺炎喘嗽”外治法突出中醫內涵,採用中藥定向透穴療法、拔罐療法等,無副作用,減少了抗生素使用。“咽扁貼”治療反復扁桃體發炎;特製的“足浴粉”泡腳,可為小兒發燒急性期進行發汗排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