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難當 醫院急診室拉響“中暑”警報

2018-07-31 09:04:55|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3

圖説:申城近日酷暑難耐 來源/楊建正 攝

  酷暑難擋,醫院的急診室也拉響了“高溫”警報,中暑人群呈上升趨勢。7月25日,也是今年入夏來氣溫最高的一天,市八醫院急診室就接診了3名中暑患者。

  市八醫院急診科主任楊旭峰表示,近年來隨著對工作環境的改善,以及家庭空調的普及,中暑人數明顯下降,且以輕症為主。但隨著三伏天的到來,一些老年人發病較多,一方面有些老人沒有常規開空調的習慣,有些原有慢性疾病,適應力差,體溫調節能力差。近期急診出現幾例老年輕度中暑病例,多以午後戶外行動的老年人為主。

  他解釋説,百姓通常所説“中暑”,是比較嚴重的一種熱射病。熱射病又稱中暑高熱,以高熱、無汗、意識障礙“三聯徵”為典型表現。高溫環境下大量出汗仍不足以散熱或體溫調節功能障礙出汗減少致汗閉,可造成體內熱蓄積。早期表現頭痛、頭昏、全身乏力、多汗,繼而體溫迅速升高,可達40℃以上,出現皮膚幹熱,無汗、譫妄和昏迷,可有抽搐,脈搏加快,血壓下降,呼吸淺速等表現;嚴重者可出現休克、腦水腫、肺水腫、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及肝、腎功能損害甚至昏迷等嚴重並發癥。出現中暑表現應及時處理。

  輕度中暑應迅速轉移到陰涼通風處休息,飲用涼鹽水等飲料以補充鹽和水分的喪失。有周圍循環衰竭者應靜脈補給生理鹽水、葡萄糖溶液和氯化鉀。而熱射病患者預後嚴重,死亡率高,倖存者可能留下永久性腦損傷,故需積極搶救。中暑的處理一般為:

  1.及時降溫

  迅速降低深部體溫。脫去患者衣服,吹送涼風並以涼水物理降溫。以冰水浸泡治療已不再推薦,因發生低血壓和寒戰的並發癥較多。但如其他方法無法降溫時,亦可考慮此方法。體外降溫無效者,用冰鹽水進行胃或直腸灌洗,也可用無菌生理鹽水進行腹膜腔灌洗或血液透析,或將自體血液體外冷卻後回輸體內降溫。

  2.藥物降溫

  氯丙嗪有調節體溫中樞的功能,擴張血管、鬆弛肌肉和降低氧耗的作用。

  3.對症治療

  昏迷患者保持呼吸道暢通,給予吸氧;積極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維持酸鹼平衡;休克者應用升壓藥糾正休克;甘露醇脫水防治腦水腫。

  楊主任最後建議年老體弱的患者避免高溫時外出,合理使用空調降溫,有中暑早期表現,及時補充水電解質,如出現嚴重症狀要及時就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