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將逐步推行定時定點投放 是否收費有待研究
今年以來,上海按下了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的“快進鍵”,但依然存在“短板”問題。在今天舉行的市府新聞發佈會上,市政府副秘書長黃融介紹了《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0年)》工作情況。記者獲悉,上海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將向“定時定點投放”方向逐步推行,是否收費有待進一步研究。
根據行動計劃的目標,到2020年底,上海將基本實現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覆蓋,居民區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生活垃圾分類品質明顯提升。生活垃圾綜合處理能力達到3.28萬噸/日以上,其中,濕垃圾資源化利用能力達到7000噸/日,生活垃圾資源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在垃圾分類上,要更加注重全域覆蓋、全民參與、精細化分類。黃融表示,在原來一個小區、一個單位零散推進的基礎上,實施整街鎮或整行政區推進垃圾分類,構建既完整又具有規模化的收集運輸處置管理鏈。2018年靜安、長寧、楊浦、松江、奉賢、崇明6個區實現整區域推進,2019年黃浦、徐匯、普陀、閔行、嘉定、金山6個區實現整區域推進,2020年全市全面實現整區域推進。未實施整區域的區,將至少選取2個街鎮進行整區域推進。本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公共機構、社會企業等各類單位要全面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制度。
“生活垃圾分類,源頭是重中之重。”黃融説,一方面規範源頭到末端的分類設施設備配置,完善全程分類物流體系。用三年時間,全市完成1.7萬餘座分類垃圾箱房改造,900余輛濕垃圾專用收運車、16輛有害垃圾專用收運車的規範配置,41座大型中轉設施的分類中轉改造、8000個兩網融合回收點建設及點、站、場體系建設,7000噸/日濕垃圾資源化利用能力和3.28萬噸/日垃圾綜合處理能力。
另一方面,制定法規政策,健全保障措施。積極開展《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立法工作,市人大已將條例作為今年正式立法項目,按計劃9月份將進行一審。出臺建立健全可回收物回收體系相關政策,結合“兩網融合”系統建設培育資源化利用主體企業,重構可回收物資源化利用體系。建立完善市、區、街鎮各級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聯席會議及村(居)委生活垃圾綜合管理協調機制。
在強化監督檢查上,市、區、街鎮各級管理部門監督檢查機制,按照“誰招標、誰監管”原則,落實對環衛收運作業、分類處理企業專業監督考核工作。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強化居住區落實分類駁運的現場抽查。建立居住區、單位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與分類收運作業企業的雙向監督機制。建立面向公眾的垃圾分類混裝混運監督舉報平臺,鼓勵市民參與垃圾分類監督。
“垃圾分類,是要改變隨便扔垃圾的習慣。”市綠化市容局副局長唐家富則表示,在對市民的調查統計中,許多市民支持定時定點收取垃圾。“定時定點,便於監督,有利於收運效率提升。之後,上海在居民生活垃圾分類上,將堅持按類別、定時定點投放的方向逐步推行。”
近期,發改委出臺《關於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提出積極推進城鎮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方式改革,對配套設施完備、已經具備條件的用戶,推行垃圾計量收費,並實行分類垃圾與混合垃圾差別化收費等政策。正在立法中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是否會考慮涉及垃圾處理收費?對此,唐家富表示,垃圾處理收費並不是新政,上海早在多年前已針對單位開展實施。但垃圾分類,並不是靠收費這種機制來約束。至於是否會對居民生活垃圾採取收費,唐家富表示,將積極研究國家政策,結合上海實際,綜合考量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