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不少居民區積極摸索“妙招”“狠招”,打好生活垃圾分類“攻堅戰”,“四語”宣傳挨家挨戶叩開“四重門”
圖説:“華麗家族”小區居民在定時投放點分類投放垃圾。
2020年底,上海將基本建成與卓越的全球城市發展定位相適應的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基本實現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覆蓋,居民區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生活垃圾分類品質明顯提升。倒排時間表,任務緊迫。
今年以來,上海陸續發佈《關於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的實施方案》《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規章制度,並加快生活垃圾管理立法工作,進一步明確生活垃圾分類目標和舉措,堅定打好這場“攻堅戰”的決心。近半年來,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掀起一場“社區風暴”,很多居民區“動起真格”,決心把垃圾分類推行到底,紛紛根據實際摸索“妙招”“狠招”,為垃圾尋“出路”。垃圾分類已成為市民群眾關注的“熱詞”。
兩周:從“一鍋亂燉”到“分門別類”
兩周!這是長寧區虹橋街道榮華居民區“華麗家族”小區444戶居民從“一鍋亂燉”扔垃圾,過渡到近八成居民在家對垃圾實行分門別類、定時定點精準投放所用的時間。速度讓人驚嘆,那麼,分類品質如何?記者昨天實地探訪了這個今年3月30日開始施行生活垃圾源頭分類的小區。
“華麗家族”是一個高檔商品房小區。在小區東南角新改建的垃圾廂房,管理員潘禮來把三隻120升的棕色濕垃圾桶從廂房拉出來,打算再次分揀後等待清運公司來清運。記者掀開桶蓋逐個查看,裏面主要是瓜果皮、蔬菜葉、魚蝦骨刺皮、茶葉渣等易腐垃圾,沒有常見的塑膠袋等袋狀物。且桶內比較幹,幾乎看不到剩菜剩飯的湯湯水水。
潘禮來介紹,自從小區實施垃圾分類以來,變化最明顯的是濕垃圾和可回收物的量。“以前乾濕垃圾混一起,而現在,120升的垃圾桶,濕垃圾每天能收三四桶;可回收物4月初時每天能分出約25公斤,現在增加到每天70公斤左右。”幹垃圾的量隨之大幅減少,從原來的每天30桶縮減到20桶左右。
這時,一位居民拎著三袋垃圾過來。一袋濕的,一袋幹的和一大袋紙箱紙板。潘禮來趕忙上前幫忙接過幹、濕垃圾,解開袋口查看,“分得蠻好!”這位女士微笑回應,並踩下可回收物腳踏門,把紙箱倒進去,再把袋子扔進幹垃圾箱。
圖説:居民來扔垃圾,箱房管理員潘師傅幫居民一把。居民再自己把可回收物扔進相應的桶裏。
“現在八成以上居民都在家分好垃圾,拎不同的袋子來扔。像剛剛這個居民一樣,完全不用幫忙分的,大概有兩三成,剩下的稍微輔助分一下就行。”潘師傅收了30年廢品,有些居民分不清幹垃圾和可回收物,他就會上前聊幾句,輔導一下,“居民在學習,慢慢就知道了。”
垃圾分類志願者馬麗華從5月13日進駐小區,每天守在垃圾定時投放點上,引導居民投放。“有居民不知道怎麼分,我就教教;有時候分得不徹底又趕時間,我也幫著分好再扔進桶。”馬麗華説,“垃圾分類就跟小孩吃飯一樣,不能一直代勞、一直喂,得讓居民自己動手分,那樣才能養成習慣。我來了兩個月,現在來扔垃圾的絕大多數都分好了,看來習慣是養成了。”
各方組團進戶宣傳,志願者全天值守引導居民
進入“華麗家族”小區需層層刷卡,大門、樓棟門、電梯間門和家門,至少四重門。小區裏,物業人員在各處巡邏、忙碌,為居民提供細緻週到的服務。以原來的垃圾處理為例,垃圾桶放在每層樓梯間,居民走十來米就能扔進桶;保潔員每天兩次上樓收走。推行垃圾分類後,就要撤除近300個垃圾桶,居民則要定時定點下樓投放到垃圾廂房。這成了當初橫在街道、居委會和物業面前的一道坎,垃圾分類該如何推進?
小區所在的虹橋街道、榮華居委會和管理小區的古北物業公司,邀請業委會多次開會商討,講明垃圾分類重要性和必要性,闡明利害,協商具體操作細節,最終達成一致意見。
在業委會骨幹成員的建議下,居委會將垃圾分類知識印成中、英、日、韓四種文字版本宣傳單和折頁,還附上圖文並茂的“分類指南”,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餐廚垃圾)和“幹垃圾”四種分類配上具體實物圖樣。接下來是兩周的走家串戶上門宣傳。居委會和物業人員,以及一名業委會成員、熱心居民、居民黨員或樓組長,“組團”挨家挨戶與居民面對面溝通,分發宣傳資料。與此同時,業委會在徵求大部分居民意見後,把垃圾分類寫入最新版居民公約。
圖説:居委會工作人員向“華麗家族”外籍居民宣傳垃圾分類。 長寧區虹橋街道榮華居委會供圖
3月30日,小區樓層垃圾桶全部撤除,開始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及定時定點投放。但首日便“出師不利”——100多戶直接把垃圾扔在了樓道上,保潔員只得逐個收走。“不願意、不習慣、沒注意、沒時間……剛開始時,各種聲音都有。”虹橋街道辦事處副調研員高斌華説,所幸,第二天在樓道扔垃圾的居民就銳減到30多戶,後面幾天,只剩零星幾戶了。
4月上旬,街道、居委會、物業人員和志願者輪番值守、督導,守在垃圾廂房旁輔導居民,繼續宣傳垃圾分類。居委會在小區舉辦各種活動,邀請居民尤其是孩子加入,踐行垃圾分類。榮華居委會黨總支書記盛弘感慨:“萬事開頭難,但真正做起來就不難了。居民養成了習慣,兩個月後基本就不需要志願者‘盯梢’了。現在,主動分類、投放的有80%,只是濕垃圾破袋率有50%左右。為此,物業和居委會特意在廂房旁增設洗手池和洗手液,方便居民洗手。”
圖説:“華麗家族”最新改建好的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箱房,還配上了洗手池和洗手液,方便居民投放濕垃圾破袋後洗手。
全市592.8萬戶居民已參與生活垃圾分類
據了解,在全市,目前已有592.8萬戶居民參與生活垃圾分類,激勵分類的綠色賬戶已覆蓋580.8萬戶,越來越多居民家庭積極參與垃圾分類。記者從市綠化市容局獲悉,各區已根據《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0年)》要求,制定各自的行動方案,正在有序推進。
為有效支撐、銜接源頭分類,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等後續各環節,也都在鉚足勁兒升級增效。目前,全市已有的400余輛濕垃圾專用收運車輛和3000余輛幹垃圾車,正逐批按照垃圾分類規範標識進行改造升級,濕垃圾車噴塗已完成23%。新建兩網融合服務點593個,建成兩網融合中轉站26個,集散場兩座,為重構可回收物專項收運體系、落實再生資源回收打下堅實基礎。
按照“一主多點”佈局,本市已建成九座焚燒廠和四座填埋場、一座綜合處理廠、八座餐廚垃圾處理廠、258座“就地就近、一鎮一站”濕垃圾處理設施和分散設備,日處理能力基本滿足本市垃圾分類處理需求。目前,本市正在引進一批幹、濕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項目,進一步提升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