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市級低碳示範社區徐匯區梅隴三村引入先進投放機器,讓垃圾分類有情、有趣 告別“人海戰”,“綠”到深處有情義
在梅隴三村,“綠主婦”這支志願者團隊早已突破了性別年齡的限制,嘗到綠色甜頭的居民們,人人參與垃圾分類,人人甘當綠色踐行者。(徐匯區淩雲街道供圖)
有人説,城市治理越來越精細化的當下,垃圾分類的 “人海戰”模式應該被淘汰了。對此, “綠主婦”創始人、徐匯區淩雲街道梅隴三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尚艷華説:這既對,也不對, “居民習慣的養成還是要靠人的督促指導,而智慧便利化的垃圾交投設施才是實現跨越的關鍵所在”。
這些年來,尚艷華的名字一直是和“綠主婦”聯繫在一起的。當年,她剛進入梅隴三村擔任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時,靠組建“綠主婦”團隊,將黨組織的力量滲入居民區工作,用“綠色”理順了大家的心態,更成為構建、連結人與人信任與情感的紐帶,也將小區打造成了垃圾分類、綠色環保領域的標杆。
如今,尚艷華帶領著梅隴三村在“綠色治理”道路上越走越歡。“‘綠主婦’已經走到第七年,小區‘綠色治理’模式也應該升級迭代了。”尚艷華説,垃圾分類工作雖然繁雜瑣碎,但居民的配合大大提升了工作的幸福指數,“在我們這裡,‘綠治’變得更有情、更有趣。”
引進三家企業,多了不少投放利器
早些年,小區成立 “綠主婦”團隊,每月28日,主婦們紛紛上陣,接待、過秤、分類回籠,利用 “零廢棄回收卡”對每戶家庭的垃圾交投回收量進行記錄、跟蹤和管理。居民們排著長隊交投垃圾,用積分換取綠植、環保生活用品等等。如今,這項傳統活動依舊在梅隴三村定期上演,只不過居民交投來的垃圾量明顯減少——因為,在梅隴三村,垃圾處置有了更多便利渠道。
結合全市垃圾分類、源頭減量要求,作為上海市低碳示範社區的梅隴三村開始嘗試在垃圾分類管理模式上取得突破。尚艷華透露,從去年開始,尚艷華為梅隴三村陸續引進三家企業、一家社會組織,幫助小區實現垃圾分類管理的全閉環。
第一家企業,專注于廢舊物品的全品回收,在小區東門設立環保便民亭,集中回收居民家中淘汰的低價值廢舊物品,然後分類交投給不同的處理渠道,實現廢舊物品的資源循環利用。
第二家企業,聚焦小區乾濕垃圾分類,在小區投放44個由光伏面板控制的智慧垃圾桶,每天安排員工值守,指導居民乾濕垃圾分類投放。
第三家企業,則在小區投放兩台“神器”——廚余垃圾粉碎機。居民們每天把濕垃圾集中交投、及時粉碎後,噴上厭氧菌,再用網兜兜住殘渣,經過濾水後,裝進密封桶,送到相關合作農場,進行再加工——這些廚余殘渣就可以轉化為生物有機肥料。
今年實現小區廚余垃圾自我消化
時代在變,居民對於垃圾分類投放的要求也在變。
早些年,梅隴三村通過 “垃圾換綠植”點燃了居民集中交投有機生活垃圾的熱情。而現在,尚艷華急著要破解的是,居民嘴裏談到乾濕垃圾分類總説 “麻煩”。
此前,社區也曾向居民家庭發放過乾濕分類垃圾桶,但收效甚微,因為大家用慣了馬夾袋。如今,社區引入乾濕垃圾交投桶,完全靠光感觸自動控制,居民用手在垃圾桶上一晃,桶蓋自動打開。但真正走到垃圾桶前,一些居民又手足無措了——因為濕垃圾要求破袋投放,很多居民嫌臟嫌煩,再次止步。
於是,尚艷華只能再尋 “神器”。目前,梅隴三村正在和一家企業洽談合作,爭取在小區垃圾庫房引入 “開袋神器”,直接吞入居民交投的袋裝濕垃圾,在內部機器過秤,並在內部實現開袋,垃圾入桶,吐出塑膠袋另作交投。
尚艷華説,要讓居民主動參與垃圾分類,有兩個條件:一是讓他們看到垃圾分類投放能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二是讓垃圾分類投放更便利智慧,破解 “麻煩”二字。
她透露了梅隴三村推進垃圾分類的 “小目標”:今年內,前端分類減量,中間有序回收,末端循環利用,這三個環節在小區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今年年底之前,小區廚余垃圾將自我消化、不再輸出, “比如將小區廚余垃圾經過處理轉化為有機肥料,種出的綠色蔬菜,運回社區進行分發,送上居民餐桌。”
目前,小區還引入了一家社會組織,專門指導鼓勵居民垃圾分類,預計年內將組織千戶居民全面實行乾濕垃圾分類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