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行走的課堂”讓社會實踐“活”起來

2018-08-07 10:10:51|來源:新民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東華大學“行走的課堂”暑期不停步 讓社會實踐“活”起來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2

圖説:東華大學外語學院師生赴湖南省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實踐團在為孩子們上課。學校供圖

  到新疆去,把專業課堂外延到紡織專業培訓、棉紡産業調研、産學研合作等援疆實踐之中;到江西撫州去,探尋傳統戲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助力傳統文化傳承的腳步從未停歇;到河南信陽去,把最真誠的慰問送到那裏的“空巢老人”……今年暑期,東華大學組織各學院271支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的3000余名師生走出校園,奔赴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在“行走的課堂”中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

  將學習空間由教室拓展至校外,將學習內容由書本延伸到社會,把學習時間從一個階段延伸至實踐教學全過程,為了讓大學生們在這門“行走的課堂”上真正學到知識,東華大學打造“個性化”+“多樣化”課程菜單,讓不同學院不同專業的同學按需“選課”。

  自2013年至今,人文學院的“小腳丫築夢實踐團”連續六年奔赴安徽、湖北、四川、內蒙古等全國7個省份針對黃梅戲曲文化、八極拳武術文化、羌秀文化、阿拉善蒙古長調、撫州戲曲等展開調研實踐活動,訪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20余人,採訪居民1000余人,形成調研報告、創新項目、課題論文等成果30余萬字,並協同高校、政府、文化名人,共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傳播工程。他們用堅守執著把更多不為人知的優秀傳統文化帶到師生面前。“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要傳承和發揚,我們希望發揮學生的專業所長為文化傳承做些事,在保留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上,為它披上時尚外衣,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優秀傳統文化。”人文學院團委書記、小腳丫實踐團指導老師李華清説。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3

圖説:“環鹽津”專項實踐團成員赴雲南鹽津開展實地調研。學校供圖

  在“行走的課堂”不僅能看到東華學子對於文化傳承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還能看到他們用專業知識和技能為國家精準扶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遠在千里之外的雲南省昭通市鹽津縣是東華大學的對口扶貧單位,今年“行走的課堂”就特別發起了“環鹽津”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專項社會實踐活動。鹽津烏骨雞、昭通天麻、農家蜂蜜、茶葉等優質農産品如何走出大山、打開市場,為當地老百姓脫貧致富帶來商機。

  “‘行走的課堂’的最終目的還是回歸到育人,實踐育人就應該邁開腿、開動腦,對接社會需求解決問題。”東華大學校團委書記沈潔表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