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四期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集裝箱碼頭。本報記者趙立榮攝
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就是要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動力轉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長江經濟帶作為流域經濟,涉及水、路、港、岸、産、城等多個方面,要運用系統論的方法,正確把握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係。長江經濟帶的各個地區、每個城市在各自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從整體出發,樹立 “一盤棋”思想,實現錯位發展、協調發展、有機融合,形成整體合力。
要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
上海港——
“黃金水道”不斷激活發展動能
港為城用,城以港興。上海港,位於長江與沿海運輸通道構成的“T”字形水運網絡交匯點,公路、鐵路網縱橫交錯,集疏運渠道暢通,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20年前,被稱為 “黃金水道”的長江與上海港的經濟關聯度並不太高,但如今,來自長江流域的集裝箱已成為上海港的第一大貨源。依託長江經濟帶的支持,上海港的優勢正變得更優更強,其迅猛發展,也正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積蓄更大能量。
數據顯示,2017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首次突破4000萬標準箱;洋山四期全部投入運營後,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有望更進一步,達到4500萬標準箱。
服務和支撐能力顯著提升
龍腰壯、龍尾擺,才能龍頭抬。在上港集團總裁嚴俊看來,上海港是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受益者,只有經濟更好發展了,腹地更好發展了,港口才能更好發展。
早在2001年,上港集團就開始實施長江、東北亞、國際化三大戰略之“長江戰略”,目前“點、線、面”框架格局基本形成,上海港在長江沿線主要港口的投資佈局基本完成,並建立起統一高效的管理系統,真正發揮龍頭作用,帶動長江流域構建完整的物流網絡。溯江而上,物流體系的完善推動了産業轉移和優化佈局,為航運樞紐提供了更多優質貨源。
“長江戰略”有效提升了上港集團沿江港口岸線的利用率。2017年,上海港長江中轉箱量為1058.8萬標準箱,創歷史新高,對長江經濟帶的服務和支撐能力顯著提升。
2017年7月,長江經濟帶航運聯盟成立。這是一個非營利的行業性組織,由上港集團、寧波舟山港集團、南京港集團、武漢港集團、重慶港務物流集團、安徽皖江物流集團、江西九江港務集團、湖南城陵磯港集團和四川宜賓港集團9家港口集團,以及長航集團、長江港口物流、泛亞航運、民生輪船、眾誠航運5家航運企業共同發起成立。
綜合服務體系迸發活力
基礎彰顯實力,服務激活發展動能。近年來,在集裝箱吞吐量猛增的同時,上海港並沒有停止發展的腳步,而是瞄準自身短板,大力提升軟實力。
“我有一個夢想,就是要讓上海港的客戶享受更加便利高效的服務。客戶要往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運送貨物,只要打開電腦,就可以像買機票一樣,有多種方式可以選擇。”嚴俊説。
夢想有了,一項項具體行動接踵而至。上海港建立了長江江河聯運綜合服務平臺,已實現對在長江支線中運輸的集裝箱的全程查詢跟蹤,接下來將在碼頭調度優化、倉位互換利用、線上交易結算等方面拓展。
思路一變天地寬。目前全球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集裝箱碼頭洋山四期就是有力的證明。自動化碼頭運用科技手段全面改善了整個生産作業環境,使員工的勞動強度大大降低,作業效率也有了很大提升。
吳淞口國際郵輪港開港不到十年,已成為亞洲第一、全球第四郵輪母港。本報記者趙立榮攝
上海自貿試驗區——
“單一窗口”持續釋放改革效應
114、7930——這是去年一年,通過上海國際貿易 “單一窗口”,在上海以外的34個外地口岸完成申報的企業家數和貨物批次數,其中的企業絕大多數來自長三角地區。
兩個簡單的數字背後隱藏的信息卻不簡單:這一由上海自貿試驗區率先探索的制度創新正在持續釋放改革效應,在長三角區域乃至長江經濟帶“同頻共振”。
一個平臺,打通“蜂窩煤”
張江匯智湖畔的浦東軟體園,億通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廳裏,一塊巨大的電子顯示屏格外引人注目,上面實時更新著上海口岸在線用戶數以及貨物和船舶申報數量。
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由億通負責開發運維。公司總經理助理劉紅告訴記者:“過去,貨物通關或船舶進出港時,企業需要對接多個口岸監管單位,在海關、海事等部門之間奔波,提交大量重復的數據和材料,這種情形被稱為 ‘蜂窩煤’。”
2014年6月,成立不到九個月的上海自貿試驗區在全國率先啟動試點“單一窗口”,包括 “海運貨物進口申報”和 “船舶出口岸聯網核放”兩個項目。一年後,上海國際貿易 “單一窗口”1.0版正式上線。
隨著之後 2.0版、3.0版的持續更新,“單一窗口”的九大功能板塊建成投用,“蜂窩煤”間的阻隔不斷打通,實現了“一個平臺、一次提交、結果反饋、數據共享”。如今,上海口岸100%的貨物申報和船舶申報均通過“單一窗口”辦理,覆蓋範圍擴展至中央和地方的22個部門和單位,服務27萬家企業,每年節約成本可達20億元以上。
更多功能,打造國際貿易新環境
“我們的目的就是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奔波。”劉紅表示,從去年開始,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提速改革創新,嘗試海運、空運、長三角及長江流域的“通關+物流”服務,深入推進區域化。
就拿集裝箱設備交接單的創新服務來説,億通公司去年與十家船公司合作,將集裝箱設備交接單的電子化推廣運用至長三角23個堆場服務點,覆蓋寧波、南京、太倉、連雲港等港口。目前,僅一項“放箱”服務,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就已服務長三角900多家企業。
圍繞智慧化、區域化、國際化的總體目標,上海國際貿易 “單一窗口”正在為更好地服務 “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等下足功夫,積極助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打造國際貿易新環境。
更快的速度——8月1日起,全國海關進出口貨物實施整合申報,隨著上海海關報關單、報檢單合二為一,進出口企業報關時只需錄入一張報關單,上傳一套隨附單證,通過“單一窗口”貨物申報系統即可辦理通關手續。
更多的功能——“單一窗口”不久前還上線了全新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監管與服務專區。所有展陳品的進關申報、進入海關監管區後的移動報備、倉儲受控狀況,以及進口博覽會結束後展品的進口銷售、離港申報,都只需在“單一窗口”完成操作。
寶山區——
“面朝大海”提升郵輪産業能級
盛夏的炎熱擋不住吳淞口碼頭遊人的熱情。陪同孩子乘船出海,正在成為許多家庭的經典暑期行程。吳淞口國際郵輪港開港不到十年,已在迎來送往中穩居亞洲第一、全球第四郵輪母港。但上海郵輪産業的能級躍升之路也許才剛開始。
瞄準産業鏈上游,製造豪華郵輪
不久前出臺的上海 “擴大開放100條”提出,構築更加開放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産業體系,其中有兩項舉措尤其受到郵輪行業關注:取消船舶設計、製造、修理等環節外資限制;支持外資發展豪華郵輪等高端船舶製造、船舶設計研發等産業鏈高端環節,支持外資高端船舶裝備、關鍵零部件項目落地。
郵輪製造是整個郵輪産業附加值最高的上游環節,這一領域掌握統治地位的素來是歐洲豪華郵輪製造船廠。作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郵輪客源地市場,中國正在謀求郵輪産業鏈的延伸發展。根據中船集團發佈的消息,首艘國産豪華郵輪預計將於2023年交付。
“擴大開放100條”的出臺,讓人們看到了上海發展豪華郵輪製造産業的決心。業界認為,支持外資發展豪華郵輪産業,勢必加劇國內船舶市場的競爭,但更將推動國內船舶製造業尤其是豪華郵輪製造業的成長。振華重工海工集團技術研發中心總經理王文濤説,豪華郵輪製造是國家看準認定的産業,目前中國和國外的技術差距非常大,開放新政必然吸引一批國外企業來中國發展郵輪市場, “為中國企業學習郵輪製造技術打開窗戶,也將帶動一批郵輪配套企業發展,推動整個産業鏈轉型升級”。
看得更遠,佈局更週全
郵輪本身就是 “面朝大海”的産業。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長江經濟帶的交匯點上,通江達海的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必須看得更遠,才能有更週全的産業佈局,以承接和服務産業發展。
吳淞口所在的寶山區,近兩年來正密集調整産業發展思路,把關注點從郵輪出入境客流延伸至下到客運服務、上到郵輪製造的整個鏈條。寶山區委常委、副區長蘇平説,立足母港運營,依託上海中國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平臺,發展本土豪華郵輪設計建造,寶山區目前已參與由中船集團領軍的本土豪華郵輪建造戰略,攜手中投公司、英國勞氏船級社、美國嘉年華集團、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團,組成全球郵輪産業 “夢之隊”。
國內首個國際郵輪産業園——“上海中船國際郵輪産業園”落戶寶山工業園區之後,已吸引中船集艾、中船瓦錫蘭等企業入駐。此前,由中船集團牽頭、吳淞口郵輪港公司參與設立的國內首支郵輪産業基金落戶寶山,基金首期300億元規模,主要投向豪華郵輪的設計製造、投資運營以及配套服務等。今年,寶山區還出臺了支持郵輪經濟發展的35條政策,決定連續三年每年以不少於1億元資金支持郵輪産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