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關等部門把進博會“365效應”發揮到最大

2018-08-27 09:12:26|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把進博會“365效應”發揮到最大 上海海關等部門相繼推出一系列便利化措施,精準對接參展商採購商需求

  隨著進口博覽會的日益臨近,大量參展商除了關心6天展期中展覽品能否享受快速通關和展銷便利,也十分關心展後如何將“365效應”發揮到最大。記者從部分參展商及上海海關、市口岸辦等有關部門了解到,目前,參展商、採購商的需求正踴躍呈現,有關部門經詳實調研,一系列便利化和相關配套政策已在制定乃至實際運行中。

  未獲檢驗準入的食品能不能參展?

  食品及農産品展區是此次進口博覽會的七大展區之一,也是報名最為積極的展區之一。“莊遊”是一家準備攜海外諸多莊園莊主前來參展的企業,此前頗為擔心展覽品的檢疫準入問題。該企業創始人于奇楠説,“我們在東南亞有合作莊園,榴蓮是我們非常希望在進博會上展示的産品。目前,馬來西亞僅冷凍榴蓮可對華輸入,新鮮榴蓮尚未獲我國準入。”事實上,此次參展進博會的大量進口食品都涉及這個問題。

  記者從上海海關獲悉,根據海關總署支持2018年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便利措施之一,有關部門正在加強與參展國家或地區的檢疫準入談判,支持風險水準可接受的農畜産品參展並實現對華貿易,以擴大進口展覽品種類。

  此外,此次進博會上將有大量進口的預包裝食品用於現場品嘗、散發,然而不少參展商並不熟悉進口預包裝食品的標簽規則。而根據我國相關法規規定,部分食品如橄欖油等,其預包裝食品的標簽不僅要符合中國進口標準,還要符合中國國標,但這些法規散落在海關、質監等不同部門,會讓尤其是初來乍到的海外企業“一臉茫然”。

  不過,參展商大可不必擔心。據了解,經海關總署批准,上海海關此次放出便利大招,參加進博會的預包裝食品可免於加貼中文標簽。但境外參展商仍必須作出統一標識,對免於加貼中文標簽的預包裝食品,應在展覽品旁以中文註明品名、保質期、食用禁忌和食用方法的信息,方便觀眾獲取相關信息。

  單一窗口會不會設立進博會專區?

  目前,上海口岸100%的貨物申報和船舶申報均通過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進行辦理。一家來自日本的機器人生産企業的上海公司負責人提出,大量參展商都希望“單一窗口”能為進口博覽會設立專區,為參展商提供從展覽品備案、清單申報到最後核銷回運的一門式、全流程辦理服務。

  據悉,7月初,進口博覽會展覽品的進出境全流程辦理系統已經上線。與此同時,進口博覽會的5家指定物流商,也已在單一窗口上開戶。下一步,將在此基礎上開闢進口博覽會專區,具備展覽品管理、物流跟蹤查詢、大數據分析監測等多重功能。

  市口岸辦通關協調處有關負責人透露,此次進口博覽會的展覽品預計將集中在9月底和10月大量進入上海口岸,而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進口博覽會專區則擬於近期上線。不同於其他大型展會的展覽品“進來多少,出去多少”,此次進口博覽會聚焦于“6+365”,為方便展覽品在展後繼續展示、銷售,展後物流跟蹤就顯得尤為必要。據介紹,單一窗口進口博覽會專區不僅將提供展覽品物流跟蹤查詢,還將增設源頭品質追溯服務。屆時,進口展覽品的産地、生産日期、何時到港、何時上架等信息將一目了然,以方便後續的採購交易。

  六天展期結束後繼續展示行不行?

  “其實不想走,其實我想留。”此次進博會,參展商對於如何放大“365效應”的需求十分強烈。據了解,此次進博會的6天展示期間,參展商所面對的是大量採購商和專業觀眾,但他們同樣希望能夠與最終端的消費者有對話的機會。“外國展商非常珍惜來中國的機會,迫切希望多走市場,與用戶直接接觸,從而獲得反饋來促進和改善生産。”于奇楠表示,正考慮在6天展期結束後,到交通樞紐或一些商場進行展示,如果政府部門能統一搭建平臺當然再好不過了。

  事實上,如何留住展商、變展品為商品,盛會舉辦地“大虹橋”已在操心。據了解,為承接進口博覽會 “溢出效應”,積極構建 “6+365”一站式交易促進平臺,打造“永不落幕的進口博覽會”,綠地控股日前已宣佈啟動“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的建設。據介紹,綠地將專門組成貿易服務團隊,為海外企業提供進口全流程服務和貿易政策指引,並利用自有零售佈局及渠道資源,進一步幫助企業精準對接國內採購需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