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中國 穩步前行:專訪華僑永亨銀行(中國)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康慧珍

2018-08-28 22:12:2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國際在線上海微網報道(陸琲嘉):在經歷了外資銀行法人化和原華僑銀行(中國)與原永亨銀行(中國)合併的“大動作”後,作為亞洲翹楚的華僑銀行全資附屬公司——華僑永亨銀行 (中國) 的發展與佈局越來越清晰。

  華僑永亨銀行(中國)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康慧珍近日接受國際在線上海微網專訪時表示:“大中華區作為集團的重要核心市場,在執行集團戰略的同時,我們也緊跟國家戰略,發揮自身優勢,穩步前行。尤其在經歷了原華僑銀行(中國)和原永亨銀行(中國)的合併項目後,我們更進一步堅定了信心。中國經濟在近30年高速發展,現行宏觀政策和經濟形勢給華僑永亨銀行 (中國) 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

  承載中國血脈,延續中國情分

  二十世紀初一部分閩粵地區的華人陸續到南洋謀生。這些人憑藉勤奮與努力成為了所在地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同時他們也將資金回寄至家鄉,繼而推動了家鄉和祖國的建設。華僑銀行在這歷史的長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華僑銀行是由福建華人最初在新加坡創立的三家銀行合併而成,其中最早的成立於1912年。創始人是李光前先生,其岳父是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1925年,華僑銀行(原和豐銀行)在廈門創設分行,成為南洋華僑回寄錢款建設家鄉的重要載體,發揮了獨特的歷史作用。

  1927年,華僑銀行(原和豐銀行)落地上海,為許多上海籍的華僑提供資金流通服務。據康慧珍介紹,如今在華僑銀行的一些歷史文檔裏還能看到當時華僑匯款單上的留言。當時華僑銀行提供的不僅僅是接受匯款的功能,更傳遞著華僑濃濃的思鄉情。

  在中國加速前行

  華僑銀行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銀行之一,也是極少數從未離開且保持在中國的持續經營的外資銀行,至今已有90多年的歷史。

  改革開放之初——1978年11月,鄧小平應李光耀總理之邀訪問新加坡。之後,鄧小平在談到中國的改革開放時,多次説到要借鑒“新加坡的經驗”。乘著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的東風,中國于2008年開放了外資銀行在中國成立法人的大門,華僑銀行也轉制為法人銀行,並將總部選定在上海。

  進入中國以來,華僑銀行不斷開疆拓土。目前,包括總部在內,華僑永亨銀行(中國)在中國共設有26個網點,其中包括位於珠三角洲的11家分支行。尤其在中國成立法人銀行之後的這10年,華僑永亨銀行(中國)深刻體會到了中國政府和監管部門貼心週到的服務,不僅僅在政策監管方面給予詳盡的指導,還在各個環節中提供了方方面面的幫助。

  康慧珍解釋道,“因為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營業網點不密集,所以吸納民間資金的數額不多,如果按照嚴格的存貸比,很多業務勢必難以開展。這時候監管機構因地制宜,給出了切合實際的政策,有效地支持了外資銀行的開拓和發展。”康慧珍還補充説,“銀監局的主管領導還曾到華僑永亨銀行(中國)等一些外資銀行進行調研,以制定符合情況的政策,使外資銀行得到了順利長足的發展。”

  依託華僑銀行集團立足東南亞的網絡優勢,華僑永亨銀行(中國) 實現了幫助更多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目標。華僑銀行倚靠遍佈東南亞的網點,以及對區域市場的深入洞察和豐富經驗,幫助中國企業分析當地政治局勢、商業規則、經濟狀況、企業發展情況和信用程度等。為想要“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提供非常詳盡的情況報告和參考策略,避免企業走彎路和規避風險節約了大量時間和資金成本。與此同時,在想要“走進來”的企業在中國尋找合作夥伴或進行投資時,華僑銀行集團也會起到橋梁作用,為他們拓展中國市場提供幫助。目前,華僑永亨銀行(中國)服務著中國的一些大型國企央企,以及部分全球500強企業。

  合併完成,挑戰才剛剛開始

  如果將時間撥回到2016年7月18日,那時完成整合的華僑永亨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並以全新的品牌名字對外亮相,成為其在中國發展歷程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歷時近兩年,康慧珍帶領團隊完成了原華僑銀行(中國)和永亨銀行(中國)的合併,刷新了外資銀行在華金融並購案的新記錄。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康慧珍歷歷在目。“整合不僅僅是名字上的改變,還關係到各個方面,大到兩家銀行的業務方向、工作職能、工作流程,細到部門團隊名稱和員工福利假期都需要統籌規劃。尤其是更名環節,作為金融機構,我們需要在一定時間內協調全國所有分支機構一同申請並且按時完成更名的審批和公告。值得驕傲的是,雖然過程艱辛,但團隊齊心協力。23個工作組的200多位工作人員團結在一起,在遇到困難時,不輕易妥協,面對壓力時,也做好應對方案。我時常鼓勵大家不要怕,有問題一同解決。當然,除了團隊協作,整合項目的順利進行也離不開監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康慧珍補充道。

  整合完成並不意味著結束,因為兩家銀行的差異不僅僅體現在“硬體”的融合,更包括如文化、人事等“軟體”的融合。康慧珍表示:“整合讓所有人學會了如何更好的融合和協作,但這只是第一步。”

  在所有軟性的融合中,華僑永亨銀行(中國)在“人才整合”上格外重視並有一套獨特的管理體系,即“發掘人才,留住人才”。“我們盡可能地給予員工機會和平臺,並挖掘他(她)的長處,讓其發揮到最好。比如我們的後備幹部需經歷三個崗位,包括業務一線、境外崗位和審計崗位。另外,我們認為員工是銀行寶貴的財富,面對這些‘財富’,我們擁有獨有的人才培養機制,如一個崗位招人,如果內部競聘者75分,外部新的競聘者是90分,那我們會選擇內部競聘者,因為他缺少的那15分很容易得到學習提高,我們也會幫助他學習,盡可能充分地挖掘員工潛力,助其實現職業的多元化發展。”

  華僑永亨銀行(中國)這套先進的企業管理體系,保障員工內部良性流動的順暢,消除各個部門或分支機構之間的壁壘,為員工搭建了一座安穩且有發展前景的職業平臺。康慧珍表示她自己也曾經歷多個部門和崗位的輪崗,讓自己可以用從全局的視角看待企業的發展,也更有信心面對挑戰。“到今年,我在華僑銀行已經整整工作了三十週年。”

  康慧珍帶領團隊既為“整合”畫上了圓滿的句點,也是另外一個新征程的起點。基於原華僑銀行 (中國) 和原永亨銀行 (中國) 在業務範圍、網點分佈和客戶群體方面鮮有重合,隨著整合協同效應的顯現,華僑永亨銀行 (中國) 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網絡覆蓋得到顯著提升,聯動在其它核心戰略區域的網點形成互補格局。

  緊跟國家政策,實現業務的突破性發展

  近年來中國市場的飛速發展為外資銀行帶來了許多有利因素。在康慧珍的帶領下,華僑永亨銀行(中國)緊跟國家發展政策,積極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的穩步落實,並從中捕捉機遇,推進自身業務在中國市場上的突破性發展。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各項合作正在穩步推進,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此過程中“走出去”、“走進來”,推動跨境資本流動持續增加。據康慧珍分享,2017年5月,在中國團隊的支持下,新加坡華僑銀行集團助力一家中國國有企業在境外成功首發債券並獲超額認購,所籌資金用以推進該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項目建設。同年第四季度,集團與某大型中國國有企業在馬來西亞建立了雙邊合作關係,提供了貿易融資和營運資金貸款服務。

  在“粵港澳大灣區”方面,康慧珍表示,華僑永亨銀行(中國)正強化利用其在珠三角的網絡優勢,增強與集團以及中國香港和澳門的緊密協作,關注珠三角內部、珠三角與內地其它地區、珠三角地區與港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與東南亞之間的資本流動,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在跨境貿易、財富管理和資金流動方面的機遇,為珠三角地區下一輪的業務增長蓄力。

  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啟動後,華僑銀行集團與重慶當地金融辦、金融機構以及當地企業所簽署的合作備忘錄目前也已取得實質性業務進展。2016年5月,華僑銀行與重慶本地銀行簽訂了合作備忘錄,利用該銀行豐富的本地客戶資源和華僑銀行在海外富有競爭力的融資成本優勢,開拓了雙方的發展共贏。同年7月,華僑永亨銀行(中國)重慶分行與一家中資行簽訂了中新示範項目合作備忘錄,就跨境融資、打造基礎設施融資服務平臺等方面增進合作。康慧珍説:“華僑永亨銀行(中國)正與當地金融機構及當地企業攜手合作,利用各自專業優勢,攜手為重慶本地企業提供境外創新服務模式和融資渠道。”

  創新和開放帶來更多契機

  中國金融市場的逐步開放為外資銀行帶來了更為寬容的運營環境,也要求外資銀行用持續的創新在持續的變革中把握契機。在這方面,華僑銀行集團及華僑永亨銀行(中國)十分注重對創新項目的孵化。康慧珍女士表示:“華僑銀行很早就實施創新,在40年代,華僑銀行就已經嘗試突破銀行網點的地理限制,用流動小巴車載著銀行工作人員,到那些網點尚未覆蓋的小村落開展業務,是名副其實的‘移動銀行’。”

  據了解,2017年7月19日,華僑銀行率先試行了兩項金融科技 (Fintech) 解決方案,以強化銀行在反洗錢及反恐融資方面的實力。在啟用人工智能解決方案之前,這個過程通常由銀行內部的合規分析師人工進行,所需時間在一個小時至幾天不等,而人工智能可以大幅提升審核速度,比如桌面研究的環節可以從一小時縮短到僅一分鐘,並可將分析師的總體生産力提高100%。

  在康慧珍看來,在確保解決方案準確執行的情況下,這些看似脫離人為管轄的創新方案還能提升和完善銀行的風險控制。“借助大數據、區塊鏈等先進技術,銀行得以持續優化流程,使風險變得更易發現和控制。”康慧珍説。

  此外,華僑銀行專門設有名為Open Vault的技術創新研發部門,而中國在技術創新方面亦走在全球前沿,集團在中國的支持團隊與新加坡的創新研發部門一起經常協同共同完成同一項目。與此同時,新加坡團隊也正積極學習中國團隊的技術,以為中國市場提供更好的服務。

  康慧珍表示:“不僅是技術創新團隊,在業務乃至人員培養,華僑永亨銀行(中國)都極力推崇‘跨境聯動’。舉個例子,如果有中國的企業要到東南亞某一個國家開展業務,華僑永亨銀行(中國)和華僑銀行在新加坡或東南亞各地的職員都會很熱情盡職盡責地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而不會因為管轄範圍的跨越而産生服務的落差。整個集團的業務傳遞和溝通是非常順暢而高效的,能達到無縫隙服務。”

  依託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華僑永亨銀行(中國)在原有“走出去、走進來”戰略的基礎上持續突破,制定出全新的發展戰略,即“三大引擎”、“兩翼雙飛”和“一個指導思想”。康慧珍解釋説:“我們將以長三角區、粵港澳大灣區、渤海灣三個區域作為‘三大引擎’,將境內境外的跨境聯動以及國內各分支行的交叉協作視為‘兩翼’,通過充分聯動和相互支持的機制實現業務的‘雙飛’。在‘一個指導思想’方面,我們以充當聯動境內外的橋梁為己任,致力於為中國企業的發展貢獻服務和力量,盡到更多華夏子孫的責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