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工:領航城市綠色環保産業發展

2018-09-05 14:52:01|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為保障今年11月在上海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被譽為“東方香榭麗舍”的世紀大道,7月迎來了首次“煥顏”:四季花草、燈光投影、立體綠化、山水元素,相互襯托之中,點亮了世紀大道中軸線,城市公共空間因此生動浪漫……這幅美景的“創作家”,是深耕園林綠化多年的上海建工集團,她曾為城市創作出著名的辰山植物園等。

  邁向卓越全球城市,上海的城市生態,功夫更要做在看不見的地方。近年來,上海建工也關注到城市“B面”,在污水和垃圾處理、城市排水防澇、水利水電、土壤修復、綜合管廊、海綿城市領域,充分利用技術、人才、全産業鏈和品牌優勢,打造出環保業務全生命週期服務新優勢。去年,生態環保修復在建工程合同造價已突破250億元。

  “作為中國建築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上海建工已從傳統建築施工逐步拓展新的領域,在國家建設‘美麗中國’的大背景下,瞄準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的大市場需求。”上海建工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徵表示,下一階段,集團要繼續參與生態環保和環境治理,在生態園林、綠色環保等新興業務上重點發揮投資、勘察、設計、建造和運維等建築全生命週期服務優勢,服務和推動城市高品質發展。

  締造精品 為城市披上綠色生態外衣

  今年8月底,國家會展中心南廣場“換上新衣”。喬木、灌木、草坪和地被,高低錯落,形成了層次豐富的空間。這是進口博覽會室外總體綠化景觀提升工程的一部分,由上海建工負責整體建設。能為今年中國四大主場外交之一“添綠增彩”,離不開其多年來的品牌和技術積澱。

  都知道上海建工是“造樓高手”,其實,她還是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評定的全國園林綠化行業綜合實力最強企業,一直擔當上海城市生態建設的主力軍。數十年來,她如同“園丁”一般,悉心打造出大批著名的城市公園、郊野公園和植樹造林。從滬東的迪士尼樂園,到上海西南角的浦江郊野公園,再到黃浦江畔的後世博開發區域,以及人們最熟知的顧村公園、辰山植物園、東方綠舟……處處能看到上海建工的影子。

  給一座城市當“園丁”,並不是單純地種花種草,背後必須有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技術作為支撐。建於2011年的上海辰山植物園,佔地207公頃,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集科研、科普和觀賞遊覽于一體的現代植物園。在規劃設計之初,上海建工就圍繞循環生態理念,充分挖掘場地空間環境資源,以植物為基底,構建出具有山水特色的框架。全園還使用了領先的太陽能、地源熱泵、污水處理、空調水蓄冷設施及雨水收集技術,搭建起穩定的低能耗生態系統。同時將自然、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與景點建設相結合,增加城市綠色空間網絡特色,形成發展的良性循環。去年,又參與辰山植物園土壤改良修復,採用原位改良技術,配合特殊的植物排水系統,對不同地質構造中的不同植物採取相應的配方土修復,延長了土壤的使用壽命。

  在環境治理領域的持續鑽研,也讓大自然回贈給城市一份特別的禮物。崇明東灘,蘆葦叢叢,時不時有鳥兒出沒,這裡是候鳥遷徙途中的集散地,是水禽的越冬之處,更是上海為數不多的後花園之一。但是在前些年,由於外來入侵物種互花米草大量繁殖,讓鳥類食物急劇變少,嚴重威脅到鳥類生存。上海建工發明瞭 “斬除互花米草根莖——修築圍堰——放水淹——解除圍堰”的根治手法,通過土壤改良,將互花米草斬草除根。高超的技術手段,讓崇明東灘恢復了20年前的自然狀態,漸漸地,本土動植物又豐富起來,水草水鳥生生不息。

  早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許多新的生態、環保、節能技術及材料就被應用到建設當中。如草坪耐踐踏和即時更換技術、綠地人工造霧、高效灌溉技術、場地透水技術、植物防風抗倒伏措施和植物根環境改造及土質改良技術等,多項先進技術構建出世博公園生態安全的植物群落體系。《中國2010上海世博園綠地規劃與建設中的關鍵生態技術創新與集成應用》還曾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當初的大力投入,在數年後産生了良好效益,黃浦江畔的世博後灘濕地公園經過自然生長,水鳥魚蟲、花草樹木互補共生,已經成為一座小型生態圈。

  以上海為圓心向外輻射,上海建工的足跡邁向全國,建造了青島世園會、天津綠博會上海展園、寧波植物園、台州植物園等一批高端、精品綠化工程。位於福建省泉州市的五里橋文化公園,佔地面積70公頃,項目集文化生態公園建設、歷史文化遺産保護、生態環境恢復、水體治理于一體,是建築遺産保護與生態修復的完美結合,獲得了第十屆IFLA(國際風景師聯合會)亞太區土地管理類一等獎、2013年上海市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一等獎。佔地49.75公頃的新疆昌吉濱湖河中央公園,設計將地域風情與現代園林風格有機融合,為我國西北地區大型開放式公共綠地的建設提供了一個嶄新的範例,設計獲得了2015年上海市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一等獎。今年,“雄安第一標”——雄安新區市民服務中心園林景觀工程施工項目 9萬平方米景觀建設,同樣由上海建工競得。

  上海建工也助力中國工匠技術“走出去”。她曾多次參與建設比利時天堂公園:從最初的中式傳統江南園林,到應邀參與其世界文化主題園的合作建設,再到設計建造中式傳統佛教寺廟、天然洞穴式熊貓館……前後歷時近十年,讓中國塑園造林技術驚艷于海外。

  現如今,上海建工正著力加大産業鏈拓展和延伸,努力構建規劃、設計、施工、養護、苗木、花卉、種植土等構成的園林全産業鏈。去年,上海建工以總承包身份,承建了贛州蓉江新區公園 (含高校園區河流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及道路綠化工程(一期)設計採購施工運營管養項目。該EPC(設計施工一體化)項目,投資金額為人民幣27億元,是上海建工歷年來中標金額最大的園林工程項目。贛州蓉江新區公園佔地面積約700公頃,標誌著贛州蓉江新區城市建設正步入新的快速發展通道,將建設濱江公園、獅形嶺公園、倉背嶺公園、大橋河公園、中央景觀走廊(章江至蓉江三路段)、蓉春山公園、白鷺湖公園等。

  都江堰濱江新區基礎設施PPP+EPC項目,也是由上海建工投資建設。其中,正在建設的都江堰金馬河2號攔河大壩,將使閘上游岷江幹流到都江堰市城區河段形成長約1.3公里湖面、41萬平方米的常年平湖景觀,成為都江堰市的一條綜合生態廊,改善該城區的生態環境和水景觀,發揮水資源的綜合效益。

  凈化城市 環境治理能力全行業領先

  增綠的同時,底子也要打好。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要求,上海建工積極參與生態環境治理、凈化城市,恢復城市自然生態。全産業鏈和技術優勢,令上海建工的生態治理板塊處於全國行業領先地位。近年來,上海建工的污水污泥和固廢處理、土壤修復等新業務板塊發展迅速。

  集污水、污泥處理于一體,還提供大公園和乾淨環境的污水廠,原來真的存在!上海首座“全地下式”污水處理廠——泰和污水處理廠正在加緊建設中。入地後,這座污水“澡堂”不僅本身實現了“節地瘦身”,騰出的地上空間,將建成一座開放式綠地。同時,通過提高污泥濃度,使得污水處理廠的噸水用地面積減少,相比國家相關規定的標準單位用地面積能降低40%左右,部分污泥實現再循環利用,極大地改善周圍環境,臭氣濃度和廠界噪聲均達到最優排放標準。

  上海泰和污水處理廠,是目前國內建設標準最高、工程規模最大、全地下式的生態型污水處理廠。這項工程也標誌著:在污水處理領域,上海建工發揮設計施工一體化優勢,已經在業內處於領先地位。在標杆項目——上海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中,上海建工還創新除臭技術,通過大跨度輕質玻璃鋼蓋、氣流誘導、超高效一體化除臭裝置等技術,一舉將除臭效率提高到99%,且常年保持穩定,這項技術已經轉化為成熟的産品複製到全國。隨著各地對污染物濃度自動化監測要求越來越高,除臭技術也在不斷升級換代。去年12月,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發佈了上海建工主編的行業首部 《城鎮污水處理廠節地技術導則》。

  近年來,上海建工在涉水環保業務領域打下了紮實根基,屢創行業新紀錄。其承建的上海青草沙原水工程,是世界最大的河口江心避鹹蓄淡原水水庫;承建的秘魯霍扎水電站工程,是秘魯第一次全套引進中國設備、第一次由中國公司在當地實施的機電工程EPC管理模式項目;承建的崇明東灘鹽鹼地綠化,是上海最大的鹽鹼地修復工程;設計的寧波江東水廠改造項目,是全國最大的浸沒式超濾水廠;設計的金門跨海引水項目,是海峽地區最大跨海引水工程;設計的大豐風電海水淡化項目,是國家科技部為推廣風能與海水淡化産業工程應用而實施的全國性示範項目。此外,還助力城市河湖綜合治理,如黃浦江上游引水工程,首次使用了開發和設計超長距離高內壓鋼頂管技術。

  新紀錄的締造離不開深厚的技術支撐,上海建工先後成立了上海城市排水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智慧水務研究中心等,還計劃聘請科研院所的知名水務水利領域專家,成立集團水務水利專家委員會,定期開展學術交流和培訓。經驗豐富的涉水業務,也集中體現了上海建工的全産業鏈優勢。今年3月,企業還收購了技術實力雄厚的浙江水電建築公司,使上海建工擁有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這家被中國水利工程協會評為企業施工類AAA等級的企業,將助力上海建工涉水業務能力再升級。

  在土壤修復領域,上海建工業務涵蓋污染場地環境調查、風險評估、治理修復、工程設計施工及運營維護等環節,完成了全國各地共計240余塊場地的環境調查與風險評估、方案編制和修復施工項目,成為國內土壤改良和修復領域的領先者。

  在上海迪士尼樂園工程建設中,上海建工首創國內大面積整體土壤改良修復紀錄,改良、修復土層深度1.5米,總量達到100萬立方米,土壤檢測符合31項指標。自主研發的種植土生産流水線、機械設備及生産管理體系屬於國內首創並處於領先水準。

  去年,上海建工旗下園林集團和英國排名第一的專業環境修復企業——英國洛爾集團合作,成立上海琸域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覆蓋到環境調查、分析測試、風險評估、治理修復、工程設計工程及運營維護等完整的環境修復産業鏈。近期,還承建了上海某工程609、655和620c地塊的污染土壤與地下水修復。去年10月,上海市環保局首個土壤環境保護工程中心——上海市環境保護建設用地污染風險防控與修復技術工程中心,在上海建工掛牌。

  上海建工還加將大對節能環保和城市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加快發展環保技術裝備。去年底,上海建工中標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場四期滲濾液處理廠升級改造EPC項目,規模之大、改造難度之高,均處於滲濾液處理行業前列。今年,上海建工旗下安裝集團和來自美國的卡萬塔能源(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在垃圾焚燒發電、固體廢棄物處理領域開展深層次合作,包括共同開發中國境內市政固體廢棄物處理市場,打造出防治環境污染的標杆産業園等。

  提升品質 探索行業綠色發展新方向

  隨著城市進入內涵式發展,綠色理念也被應用到城市精細化管理當中。下暴雨如何防止城市內澇?地下管線修復如何避免馬路大開“拉鏈”?建築如何節能減排?這些都將成為當下城市建設發展的新方向。

  往下看,要維修地下管線,道路不得不大開“拉鏈”;抬頭看,空中架線漫天蜘蛛網,有了綜合管廊,這些影響城市安全和市容環境的問題將迎刃而解。所謂地下綜合管廊,就是在城市地下建造一個類似公共隧道的地下構築物,讓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給水、排水、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線各個“成員”在裏面“安家落戶”,接受集約化建設和管理。位於上海的松江南部大型居住社區綜合管廊項目,總長度24.7公里,是上海最大規模綜合管廊試點工程,一期項目將在今年9月底全部建成,也是由上海建工負責設計施工。

  在綜合管廊領域,上海建工積澱深厚,旗下市政總院綜合管廊研究團隊,開創並建立了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技術體系,是我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規劃、設計、施工、建設、運營維護領域的國家級團隊,支持制定國家標準規範,成功協助11座城市申報國家級試點城市,引領我國綜合管廊技術發展,並承擔了“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究課題《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規劃建設與安全運維體系》。

  在海綿城市領域,上海建工也同樣深耕多年。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如同把整個城市變成海綿:在下雨時可以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又能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浦東臨港,是上海首個國家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地區,也是全國目前30個試點城市中最大面積的海綿城市,涉及臨港主城區、臨港森林一期、臨港國際物流園區和蘆潮港社區功能板塊,試點面積達79平方公里,包括7個示範區、15個項目包、100余項具體工程。

  上海建工還憑藉在市政排水、道路、景觀、水利等專業齊全、內澇防治的雄厚技術研發實力,已成為我國海綿城市建設相關標準《城鎮內澇防治技術規範》和《城鎮雨水調蓄工程技術規範》的編制單位,成功協助上海申報全國試點海綿城市,並參與了深圳、珠海等全國多個城市的海綿城市規劃和建設。

  而在人們習以為常、隨處可見的城市建築,一場“綠色革命”也在悄然興起。綠色建築,是通過技術手段達到節能減排,塑造自然生態。上海中心大廈,被稱為“最綠色”的摩天大樓,是由上海建工參與投資並進行施工總承包。這座大樓的雙層表皮內外立面之間的空中中庭,形成了獨立的生物氣候區,可以改善大廈內的空氣品質,創造宜人環境;創新的幕墻技術和傳統建築相比,眩光度降低了14%;大廈螺旋頂端還能收集雨水,安裝的風力渦輪發電機,能提供綠色電能。上海中心大廈還是美國LEED鉑金認證和中國三星級綠色建築認證的世界第一高綠色建築。此外,上海建工也將綠色建築技術在楓涇古鎮開發、上海第七印綢廠舊址改造等項目上進行應用。

  位於南京的海玥名都項目,是一處綠色科技住宅。上海建工從用戶的需求角度進行産品研發設計,獨創“9H生命滋養系統”,實現節能、環保、健康、舒適、安全、經濟等住宅功能,還獲得英國BREEAM國際認證。

  櫛風沐雨65年,煥發著綠色新活力的上海建工正闊步走向未來。上海建工還要繼續加快産業升級,研發新技術、創造新業態、發展新産業、探索新模式,以全産業鏈優勢和建築全生命週期服務優勢,打造宜居空間,領航城市綠色環保産業發展的新路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