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申通地鐵公司獲悉,經過3年多的申報、註冊、驗收等環節,上海軌道交通17號線諸光路站榮獲LEED銀級認證。這是亞洲第一個獲得地鐵LEED認證的車站,開啟了我國軌道交通建設綠色認證的新征程。
LEED體系(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是一個國際認可的綠色建築認證體系,覆蓋全球167個國家。其宗旨是基於完整、規範、系統、有效、準確的綠色建造理念,提倡在設計、施工及運營等各個環節中,有效減少對環境和住戶的負面影響及充分節能。17號線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馬忠政告訴記者,以往LEED認證多用在商用辦公樓、住宅樓的評定上,它不是簡單的環保、節能的概念,更是一種從定性到定量的規範過程。再加上,地鐵站大多是地下站,在通風、照明等方面有著天然的劣勢,因此不能簡單的複製“拷貝”以往的標準。
建設垃圾,循環利用
LEED認證是一個全生命週期的認證過程,也就是説,從規劃、建造過程、運營期間的環境品質,都需要一一被定量考核。為了使項目順利進展,地鐵方聘請了具有豐富LEED工作經驗的上海綠之都建築科技有限公司作為諮詢方。經過數十場的技術會議、現場技術審查會,17號線諸光路站“綠意”漸濃。
去年底正式建成通車的諸光路站位於青浦區崧澤大道南側城市規劃綠帶內,車站東側緊臨國家會展中心,是上海軌道交通17號線工程的首個新建車站。整個車站給人以潔白無暇、美侖美奐、耳目一新的美的享受。
在施工過程中,諸光路站嚴格按照LEED綠色施工標準進行施工組織管理,減少建設過程對環境的污染,控制聲、光、電、塵的負面影響。從建造開始,環保理念就一直深入人心,環環把控。在施工過程中,諸光路站對噪音、揚塵、土方車的渣土問題都有所控制。比如説,土方車運輸的渣土如果僅僅作為垃圾處理,不僅運輸和處理都需要交納一定費用,還容易在運輸過程中造成再次污染。因此,諸光路站的建設方想方設法回填、循環利用渣土,施工過程産生的10多萬立方的渣土“變廢為寶”,用於修路、回填、修固地基等。綠之都(上海)建築科技有限公司沈潔沁告訴記者,鋼筋、混凝土等建設過程中廢棄物回收率達90%以上。
同時,為了控制工地揚塵,土方車進出工地時,在車子的地盤、側向等都會自動沖洗土方車車身。更重要的是,這些水都來自工地的水,循環利用,並沒有因為沖洗車輛,而造成水能耗的增大。此外,施工材料儘量選用運輸距離在800公里以內的本地材料,本地材料佔70%,遠高於LEED認證標準的20%。
運營環境,從乘客舒適度出發
運營環境如何,以往多從管理方角度來考慮;如今,將乘客感受放在了首位。
眾所週知,對於地下站而言,缺少了自然光的照射時間,要想在照明方面體現節能環保,不容易。於是,建築照明設計者,借助地鐵站的天然構造,在公共區域設置了貫通大中庭,頂上的天窗改善了地下車站的空間效果與光環境。照明問題決絕了,但會不會因為採用頂棚玻璃産生“熱島效應”反而增加了空調能耗。於是,設計者精心挑選了具有高反射率、高隔熱性能的玻璃,80%的反射率對輻射有大量的遮擋作用,不會産生“熱島效應”。
環控系統方面,採用高效的以風水聯調聯動的空調系統配,有效降低車站的空調能耗。通過佈置在站內近200個傳感點,實時調控站內的舒適度。沈潔沁告訴記者,一般站內的傳感點僅僅有檢測二氧化碳濃度、水、電等,這樣設置是為了運營管理的方便;但諸光路站內近200個傳感點,包含二氧化碳、粉塵量、PM10等指標的監測,保證了室內空氣品質,也保障了乘客和工作人員的健康。
此外,照明方面,所有照明設施均採用LED燈具,配以智慧燈光控制系統,有效降低了照明能耗並減少燈具的光污染;裝修裝飾都採用節能環保的綠色建材(包括採用無輻射裝飾材料、能釋放負離子塗料、有海綿蓄水效應的透水磚等);採用低揮發性塗料及粘合劑,VOC含量均遠低於國家標準要求。
這僅僅是開始。上海地鐵漸漸打開了“綠色之門”。據了解,今年即將通車的5號線奉浦大道站,力爭通過LEED認證。未來,正在建造中的18號線將力爭全線通過LEED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