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家上市房企上半年營收達7740億元 八成房企利潤明顯上漲

2018-09-06 09:11:23|來源:證券日報|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A股上市房企中報披露已收官。據同花順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A股135家上市房企營業收入總計高達7740億元,同比上漲24%;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合計852億元,同比增長38%,即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約賺6.3億元,平均每家比去年多賺約1.73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135家上市房企貨幣資金接近1.1萬億元,同比上升21%。

  安信證券分析師黃守宏表示,民企一般具有更高的增長速度,但國企相對穩健,民企增速波動較大;從利潤率看,國企與民企利潤率逐漸收斂,民企利潤率自2015年以來築底回升趨勢更為明顯。

  黃守宏進一步稱,龍頭公司在高基數下,仍能大象起舞,成長性凸顯;中上及中下市值房企在營收及凈利潤的增速表現上都有明顯的提升,但在毛利率及凈利率上,中上市值房企的彈性更大,中下市值房企雖有一定的高增速,但其利潤率顯著低於行業整體水準。

  135家房企凈利852億元

  從上半年業績來看,不同梯隊房企凈利增長速度不同。

  《證券日報》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截至6月30日,上述135家房企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達852億元,平均每家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6.3億元,2017年同期則為4.57億元。

  具體來看,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超過10億元的企業有18家,佔比為13%;凈利潤1億元-10億元之間的企業為65家,佔比約為48%。

  對此,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大部分企業利潤明顯上漲,除了部分轉型的中小企業外,八成房地産企業2018年上半年利潤明顯上漲,這是房企收穫最豐厚的半年報,多家房企凈利潤出現高達200%的上漲。

  值得關注的是,多數房企今年都在強化現金流收入,提高週轉速度,加快銷售節奏。不過,高週轉雖然是房企的必由之路,也是加速規模擴張的手段,但前提是施工的安全性和産品的標準化,業內盛行的“3-6-9”週轉模式(即“3個月內動工、6個月內開盤、9個月內現金回籠” ),需要企業有很強的産品營造能力和“品質與速度”的平衡能力。

  正如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所示,高週轉模式本身並無對錯,但是執行高週轉的同時也要確保制度流程的規範性和嚴謹性。比如節點計劃的編制必須科學合理並具有可執行性,現場管理必須滿足文明施工、安全生産、培訓覆蓋、監管到位等要求。

  中銀證券報告顯示,在嚴調控背景下,政策邊際放鬆預期較弱,高位運行難以持續,快回款、高週轉、融資渠道多元化的龍頭及高成長房企優勢顯著。

  資金鏈承壓

  事實上,由於過去擴張速度太快、負債過高,去年下半年以來,負債較高的房企都在用各種手段降低負債率。

  目前來看,2015年-2016年,地王頻現奠定了中長期毛利率的下行趨勢,行業整合將加劇。尤其在房地産增量市場天花板來臨之際,過度依賴住宅銷售獲得收益的房企,動輒資産負債率超過80%,相當於背著“炸藥包”前行。鋻於此,不少房企都在加碼持有型物業運營收益,以期獲得穩定現金流和增加新的盈利增長點,以此緩衝風險。

  更重要的是,調控政策不斷加碼,在一、二線熱點城市限價政策高壓下,房企難以定下預期高價,撐不住的企業率先“降低預期定價”賣貨,有些房企則仍在延緩項目上市時間。在融資方面,多種融資渠道緊縮,房企融資壓力很大。

  有分析師認為,大型房企資金量較充足,償債能力狀況較好,對銷量下滑的緩衝能力較強。在本輪地産週期中,多數龍頭企業拿地有節奏,存貨管理能力較強,銷售和進貨時機把握較好,財務盤面較為好看,信用評級較高,因此融資渠道暢通。

  黃守宏表示,龍頭房企預收款鎖定率高,且具備較強的現金管理能力及回款能力、較強的融資能力;從負債率看,雖然龍頭房企的資産負債率較高,但剔除預售款後的資産負債率低於其他分組。

  但中小型房企整體狀況劣于大型房企,資金鏈脆弱,在項目去化率較低的情況下,若融資渠道受到阻礙,未來可能有償債風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