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位滬名師當選新一屆“上海市教育功臣” 9位獲提名獎

2018-09-10 09:07:17|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第34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卞建鴻、莊松林、邱蔚六、周美琴、鄭時齡、聞玉梅、徐紅、魯慧茹等8位申城名師,昨天榮膺第四屆“上海市教育功臣”,還有9位人民教師也獲得提名獎,同時接受政府表彰。

  記者了解到,2002年滬上設立“上海市教育功臣”榮譽稱號制度,旨在促進教育事業發展,表彰在教育教學、教育科研和教育管理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教育工作者。2003年、2008年、2013年,申城已評選表彰三屆近30位“上海市教育功臣”。

  今年的這8人,如何建功立業,何以當選“功臣”?

  桃李不言亦師亦友

  教育功臣大多低調務實,雖堂前無花,卻桃李滿天下。

  徐紅十年前擔任上海市實驗學校校長,帶領這座探索小學、初中、高中十年一貫彈性學制的名校,對中小學教育進行整體實驗改革。然而,一花獨放不是春,一校承擔8所公辦學校的委託管理,將薄弱校轉化成家門口的好學校。至今,上實教育集團學校的校長都由實驗總校派出,8名校長或書記的輸出,培養了實驗學校的幹部,也將實驗學校的理念輻射到各集團學校,並根據不同地域學校因地制宜做好規劃,實現“實驗特色、區域特點、同類學校一流”的委託管理目標。今年,她所在學校獲上海市教學成果特等獎3項,一等獎、二等獎各一項。

  去年10月,卞建鴻校長輔導的選手楊山巍在阿布扎比舉行的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車身修理項目比賽中勇奪金牌,填補了我國中職學生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的金牌空白。卞建鴻,既是上海市楊浦職業技術學校黨總支書記、校長,又兼任上海市現代音樂職業學校校長。他2007年開始從事職業教育,提出“讓每一位學生的職業生涯從這裡起步”的辦學宗旨。從世界技能大賽車身修理項目中國集訓基地,到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他的職校、他的學生説到做到。

  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學光電信息與計算機工程學院院長,莊松林對弟子尤其是青年學生來説既是良師又是益友,他帶頭率領學院其他領導、專家、知名校友,每年9月都給大一新生進行入學教育,開設學業學術的系列指導講座,建立專業思想,確立職業目標,培養學習習慣。在他團隊成員的眼中,莊松林從來沒有領導的架子。目前團隊35歲以下青年教師超過一半,他仍親力親為指導選題、修改論文,撰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書,以及申報重大儀器專項等。

  育人品牌城市名片

  教育功臣,不僅自身是一張名片,甚至也是教育領域的城市品牌。

  同濟大學建築系鄭時齡院士一直與城市地標在一起,此前參與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申辦及籌辦,擔任世博會主題演繹總策劃師,如今擔綱上海市規劃委員會城市發展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和上海2035總體規劃核心專家,他還參與編纂《十萬個為什麼》,常年作為志願者宣傳城市和建築理念。理論與實踐雙育人,他首創“建築批評”學科,撰寫21世紀重點教材《建築批評學》,《建築評論》獲國家級精品課程,主持“建築歷史與理論”國家級教學團隊,數十年如一日只為推動“更好的建築,更好的城市,更好的未來”。

  提到“愉快教育”,就要提到上海市一師附小。在附小73年的歷史上,魯慧茹是第六任校長。1980年1月,她來到一師附小,當時任校長的倪谷音倡導“愉快教育”正呼之欲出,不久後便在全國首創愉快教育。2001年,魯慧茹擔任校長後,繼承發展愉快教育的實驗,提出新一輪辦學理念:讓每一個孩子擁有幸福的童年,讓每一位孩子得到全面的發展,為每一位孩子提供優質的服務,她主持的《為了學生的愉快學習變革教學》項目獲全國首屆教學成果一等獎。

  同樣,提及特教,就讓人想到上海市浦東新區特殊教育學校。周美琴所在的這所學校,招收腦癱孩子集體入學,填補國內空白;為智障、聽障、腦癱等多類殘障學生提供“全納教育”,上海唯一;試水“國際教育”,接收外籍殘障兒童求學——以此構建起適合三類殘障孩子發展的醫療、教育、康復三者深度融合、密切合作的學校康復教育體系。如今,她見證著:好多腦癱兒能獨立行走了;好多智障學生走上了國際特奧舞臺;好多聾啞學生進入了高等學府深造……

  老驥伏櫪志在樹人

  本屆教育功臣,有兩名“30後”,八九十歲高齡,老驥伏櫪,志在樹木樹人。

  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榮譽講席教授,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終身教授、主任醫師,86歲的邱蔚六從事醫、教、研工作60餘年,是我國口腔頜面外科、頭頸腫瘤外科以及口腔頜面修復重建外科的創建者和開拓者之一。至今,他還帶著博士研究生,還為本科生上“口腔醫學導論”,為研究生和科室做學術報告;堅持每週出專家門診,為畢業實習醫師帶教。他説,要學自己的恩師張錫澤,甘願做一顆鋪路石,為青年英才鋪設通往成功的道路,并冀望帶教過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就像長江後浪推前浪,“高過自己,淹沒自己”。

  面對銀發浪潮的衝擊,近期復旦大學聞玉梅院士牽頭的健康老齡化研究成果已完成,為國家老年事業獻計獻策。而面對醫學人文教育的缺失,80多歲的女院士仍勇挑本科教學重擔,開設《人文與醫學》課程,注重未來醫生的德育。她的課程還通過網絡課堂與見面會結合的形式,使全國30多所高校數千名學子和復旦學生一起接受人文醫學優質教育。

  還有一位,昨天榮獲上海首頒的“教育事業傑出貢獻獎”得主——89歲的于漪老師。從錦瑟年華到耄耋歲月,在上海慶祝第34個教師節主題活動中,堅守教育事業近67年的于漪,依然帶領著500多位新入職教師代表莊嚴宣誓:立志忠誠人民教育事業,為民族復興廣育英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