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設立研究中心推進腫瘤治療向精準化轉變

2018-09-11 08:57:46|來源:新華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惡性腫瘤已經成為我國人口的首位死因。如何突破系列瓶頸,推進腫瘤治療向精準化轉變?7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精準腫瘤中心宣佈成立。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郭小毛教授説,根據《中國惡性腫瘤學科發展報告(2017年)》,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約佔世界22%,發病人數居全球第一。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劇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我國惡性腫瘤還將面臨繼續惡化的趨勢。

  王紅陽院士、林東昕院士受聘為“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精準腫瘤中心”榮譽主任,著名乳腺外科專家邵志敏教授擔任中心主任。邵志敏表示,“在臨床上對於惡性腫瘤的防治,必須從個體的基因差異和外界環境影響等層面入手,‘量體裁衣’精準施治,而非單純依賴寬泛的‘群體數據’。”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精準腫瘤中心的專家們認為,當前惡性腫瘤防治策略中,有兩個重要的理念要深入人心:一是要大力進行基於“大人群”開展腫瘤的風險評估和早期診斷,制定合理的防控策略,“治未病”降低惡性腫瘤的發病率;二是基於“患病個體”開展惡性腫瘤的個體化診治,達到“精準治療”,提高療效。

  據介紹,當前“精準腫瘤治療”仍存在諸多挑戰。邵志敏説:“首先,缺乏有效的保障機制使優勢醫療資源和科研資源有機結合,導致臨床需求與科研技術‘脫節’;其次,缺乏協作機制使醫療信息數據庫和生物樣本信息有效共享,導致資源利用效率不足;第三,缺少一體化平臺使産、學、研有效轉化,導致科研成果的臨床轉化屢遭‘瓶頸’。”

  根據規劃,精準腫瘤中心將以臨床應用為導向,整合跨學科、跨體系的優勢團隊,實現臨床實踐與學科研究創新的深度“接軌”,攻克精準腫瘤治療的關鍵問題;促進臨床醫學信息與科研信息數據的密切共享,讓臨床實踐與科研創新碰撞出更多火花;以高通量的基因測序為基礎,開展腫瘤診斷與治療、基礎和轉化等領域的工作,打破科研成果臨床轉化的“瓶頸”,推進“精準腫瘤醫療”技術的産業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