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靜安區持續推進美麗家園、美麗街區建設,為市民打造高品質生活 精細化管理,讓“美麗”增進民生福祉
臨汾街道社區服務中心“最強大腦”聯合指揮中心的大螢幕上,分設12個應用場景,實時顯示社區內各類警報情況。本報記者葉辰亮攝
在靜安區,有一項起步于2015年的“美麗家園”工程,當年就獲中國人居示範獎,並於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獲上海住宅小區綜合治理測評和住宅小區社會滿意度測評 “雙冠王”。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 “努力成為城市精細化管理示範區”,靜安區持續推進 “美麗家園” “美麗街區”建設,從破解體制機制障礙入手,率先出臺 “一路一策” “一小區一方案”精細化管理標準體系。今年起,又率先依託物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實現科學研判、智慧預警。
為迎接即將召開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美麗”的速度正不斷加快:區內重要路段兩側保障建築和外立面整治緊鑼密鼓;十多個老小區多層建築電梯加裝穩步推進;388幢優秀歷史建築“一幢一冊”編制完成,管理進入常態化;歸併小區、勸退不合格物業均完成年度計劃……
問題導向,匯總百姓最急迫問題
住在靜安區的老百姓,對於“美麗家園”的認知,通常是由一場社區座談會開始的。
“美麗家園”落地過程中,居委會和設計團隊首先深入小區調研需求,開展很多不同形式的座談會,分樓棟、分角色、分需求,將小區需要解決的種種問題梳理出來,經過座談分析匯總出最集中、最急迫的問題,然後請專業設計團隊用設計理念展示解決方案。三分之二以上百姓表決通過後,這個項目正式上報政府立項。
比如,針對區內1.6萬戶沒有獨立廚衛設施的非成套老公房,靜安區在全市率先探索並啟動以彭浦新村地區為試點的 “拆落地”成套改造。今年上半年竣工的彭三四期成為首個 “拆落地”且 “多層改高層”項目——拆除原有15幢老公房後,建起6幢高層居民樓,並新建了停車場、食堂、活動中心等配套設施。8月底啟動的彭三五期則是本市迄今最大的成套改造項目,簽約首日即生效。▼ 下轉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
堅持問題和需求導向,成了“美麗家園”順利推進的最強動力。今年,靜安區投入10億元實施舊住房綜合改造300余萬平方米,涉及110多個小區79個項目。比如,二次供水設施改造,改造面積570萬平方米,讓百姓家中水龍頭放出來的自來水達到出廠水質;房管部門聯合供電部門把原先住宅4千瓦的電容載量提高到8千瓦,梳理歸攏光纖線纜,有條件的小區實施通信架空線入地;開展屋面漏水維修、公共部位門窗維修、停車設施改造等,完成屋面及相關設施改造382萬平方米。
區域內老舊住宅多,為了解決那些“懸空老人”的上下樓難題,華怡園小區試點探索“業主自籌+政府補貼”方式為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在此基礎上,近三年來,靜安區持續推進19個小區的31部電梯加裝工作,圓了很多老年居民的“電梯夢”。
實事求是,勸退不合格物業歸併“小小區”
“美麗”改造,還需要依靠智慧之治來鞏固成果。靜安區把房管辦下沉到各街道,率先組建起以居民區黨組織為引領,以居民、物業公司、業委會、社區民警、共建單位、街道聯絡員為協同的共治管理模式,每週開一次例會,及時協調解決小區各類問題。同時,增設了物業保障中心,確保在沒有物業的情況下,政府及時托底保障,讓小區“門有人看,房有人修”。
在推行物業管理社會化過程中,靜安區對轄區內785個小區309家物業管理公司進行政府、居民、第三方綜合考評,勸退了那些社會反映不好且自身運營能力較差的物業公司。到目前為止,已淘汰了71家不合格物業。“美麗家園”住宅小區物業管理相關考核標準同步出臺:物業公司需要對不同小區應配多少保安保潔,多長時間打掃一次樓道,做哪些設施設備維護等,制定出個性化方案,並按此實施,一年考核四次。考核通過的企業,政府給予相應補貼,並鼓勵區內優秀物業品牌向外拓展延伸服務。
靜安區還率先開啟小區歸併整合、降低管理成本。比如,臨汾路街道陽曲路760弄小區,歷史上先後形成了四個獨立 “小小區”, “美麗家園”建設中,小區大膽拆掉150米圍墻,進行歸併。據悉,靜安區目前已歸併 234個“小小區”。
“智慧”助力,大數據、雲計算再提“顏值”
2016年起,靜安區“美麗工程”升級到“城區”。截至目前,靜安區225條道路342個路段環境硬體得到了地毯式、普惠制整修,內容涉及店招店牌、外墻立面、環衛設施、社會綠化等;完成了51條主次幹道大中修項目實施,37個標準化菜場店招店牌整新,50條道路綠化帶改造和沿線公共綠地景觀提升。
曾“盛名一時”的彭浦夜市位於彭浦新村街道嶺南路至共和新路段,每天晚上8點,整條馬路充塞著攤販、人流,地上堆滿垃圾,燒烤濃煙嗆人,喧鬧聲此起彼伏,嚴重影響附近居民生活,途經此地的八條公交線路都不能正常營運。這條道路成了美麗城區“還原美顏”的首條道路——整治中拆除了沿街的違法建築,人行道與非機動車道間設置了景觀綠化帶和立體花箱,佈置了休閒椅凳和燈光景觀雕塑;無證照商戶得到取締,品牌服飾、連鎖食品、社區銀行等商業網點相繼落戶,提升了街區生活品質。
靜安區還率先建立了路長制,“一路一長、包段到人、責任到人、事項到底”。25名區領導擔任一級路長,對口負責25條主要交通幹道、景觀道路,定期巡查;其餘246條道路由 14個街鎮的162名處級幹部擔任二級路長,督促問題在第一時間得以發現並解決。同時確立的還有門責管理制,鼓勵店家主動負責店門口人行道上亂停車、亂扔垃圾等現象。目前,靜安區還嘗試運用互聯網、感知器、大數據、雲計算等助力“美麗家園”“美麗城區”建設。
臨汾路街道則率先建起“社區大腦”管理平臺:街道內覆蓋著一張智慧感知網,實時監控交通、醫療保健、食品安全、環保、公共設施等方面動態,及時發現預警問題。保潔工作也用上了大數據,環衛車輛的運轉、軌跡線路都可以清楚掌握,並通過大數據精準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