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區音樂廣場小區業主打造“智慧社區”

2018-09-14 09:24:08|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基層創新!普陀區音樂廣場小區706戶業主用維修基金打造“智慧社區”

  這個小區改造建設蠻特別:不單靠政府或物業公司,主要靠的是業主自己“掏錢”解決。11日,普陀區長壽路街道音樂廣場小區業主大會開箱唱票現場,“智慧社區”改造建設實施方案以89.2%的支持率高票通過,這樣,在706戶業主共同決策下,小區將動用106萬元左右的維修基金,用於改善提升小區智慧安全系統等,“我的小區建設我做主、我出錢”,成為上海的首創之舉。

普陀區音樂廣場小區業主打造“智慧社區”

圖説:音樂廣場小區業主大會開箱唱票現場。長壽路街道供圖

  動用106萬維修基金

  在3月14日普陀區召開的美麗家園建設推進大會上,音樂廣場小區業委會主任尹永敦首次提出了音樂廣場“智慧社區”建設的構想。“我們小區物業、業委會、居委會‘三駕馬車’一直配合得很好,以前小區的消防、娛樂設施更新,大堂墻面、地面、燈具更新,綠化養護等項目,都是我們一起推動的,業主很滿意。現在小區裏老人越來越多,業主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們就想利用高科技手段,把小區安全、環境等方面的品質再提升一下。”尹先生説。

  提議的第二天,長壽路街道就給出了支持的回應,並確定了16字原則:政府引導、公眾參與、市場運行、社會共治。在街道牽頭、長壽派出所的全程參與和協調下,由小區業委會、物業、智慧社區建設單位和長壽路街道等四方共同出資的初步建設方案出爐了,在多輪聽取居民代表意見後,反復商議調整,最終確定資金配比和建設施工方案,提交業主大會投票表決。根據方案,小區業主將動用106萬元左右的維修基金作為“主力資金”,用於整個小區的升級改造。

普陀區音樂廣場小區業主打造“智慧社區”

圖説:“智慧社區”改造建設實施方案以89.2%的支持率高票通過。長壽路街道供圖

  9大工程營造“溫暖宜居”

  “我們願意裝這個系統,主要考慮到家裏老人的安全。爸媽住在這邊,我們一兩個月來一回,有煙感系統和智慧手環,我們才放心啊。”“我覺得有了微信平臺能讓咱們聚在一起做些事,彼此之間聯繫更緊密。”居民們現場交流著對“智慧社區”的看法。

  在小區每棟樓的大堂裏都有一塊展板,展示著本次智慧社區建設的9大工程:機動車進出自動識別收費系統,非機動車進出自動感應門,區圍墻上方安裝電子圍欄,門禁系統改造升級,每戶對講門鈴提升至可視對講,視頻監控,居民家中的智慧煙感、燃氣監測和老人腕錶等可選功能,公共區域的環境監測、智慧路燈和智慧井蓋等工程,音樂廣場智慧社區管理平臺。

  “升級改造帶給居民的,不僅僅是智慧門禁、智慧物聯等硬體設施智慧化的驚喜,也不僅僅是聯通業主、物業、公共服務企業、政府部門、商家等的平臺,更是小區業主與業主之間的情感紐帶。”尹永敦介紹道。“通過社區管理平臺找老鄉、找舞伴、找漫友、找人一起送娃上學,甚至一起給我們物業提建議,都不再難了。”物業經理李國祥説。

普陀區音樂廣場小區業主打造“智慧社區”

圖説:長壽路街道音樂廣場小區。長壽路街道供圖

  樹立自治樣板

  除了資金來源,最能體現項目“自治”特色的還有幾個方面——推進程式上,業主們“一手包辦”,從意見徵詢、方案論證到業主大會表決,業主們全程參與,共同決定小區事務;建設內容上,業主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點單”:非機動車進出是用道閘還是道閘樁、門禁系統用人臉還是微信、在小區哪些位置安裝攝像頭等,全部由居民説了算;施工單位上,硬體和軟體供應商通過市場競價、居民選擇來敲定。

  “讓居民們最大程度參與社區建設的全過程,這才是社區治理的本義。”長壽路街道辦事處主任趙平表示, “這個事件的意義,不僅僅局限在一個小區,而是樹立了一個自治的樣板,我們希望更多的社區居民有這種意識,充分發揮自治的力量。”

普陀區音樂廣場小區業主打造“智慧社區”

圖説:長壽路街道音樂廣場小區。長壽路街道供圖

  有趣的是,智慧社區建設還從技術上為居民提供自治的有效平臺和通道,建設單位將為音樂廣場小區量身打造名為“音樂之聲”的微信公眾號,包括通知通告欄、網上水電煤繳付便民生活直通車、業主和社區志願者等板塊,業主通過實名認證和身份校驗後,在線上完成“自主治理”,不僅有效保障了表決意見的真實有效,也讓過去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的線下徵詢、開會等程式性工作變得高效、便捷,還可以通過業主自治,約束其他業主的不文明行為。“社區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政府、企業、居民、社會都要各司其職、各展其長”

  街道黨工委書記李銳認為:“小區全體業主作為此次改造的‘主導推動者’和‘最大出資方’,用事實證明,他們不僅是精細化管理最大的‘受益人’,更是社區治理的最強‘生力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