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説:活動現場 來源: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李若楠 攝
遇緊急事件,優先通行信號啟動,信號燈自動調配,路口提前排空,120、119、110、工程搶險車等特種車輛快速通過,對正常車輛行駛的影響也減到最低;公共安全部位不僅有高清視頻監控,還利用視頻圖像AI技術佈局“一張網”,對城市發生的事情實時監控,讓不安全因素無處遁形……上海“城市大腦”建設已經起步,在交通和公共安全領域等領域也有突出表現,未來還將逐步向環保、農業、旅遊、醫療等領域進一步應用。
9月18日下午,由政協上海市普陀區委員會、政協上海市委員會地區政協聯絡指導組主辦的“2018蘇州河論壇”上透露,“城市大腦”在推進城市治理體系的智慧化和精細化中會發揮重要作用,這其中離不開跨部門、跨區域的信息共享和數據互通。
據介紹,今年上半年,普陀區政協聚焦“城市大腦”,組織專家、委員積極開展調研,歷經半年時間,最終形成了一份調研報告。調研報告顯示,“城市大腦”計劃從杭州開始,已在長三角多地啟動,如蘇州、衢州等均有應用。
在上海,“城市大腦”也開始初步應用於公共安全、社區治理等多個方面。楊浦控江街道、靜安區臨汾街道、浦東周浦鎮城運中心等基於社區範圍內的“城市大腦”初見成效。其中,普陀區率先在全市建設區級“城市大腦”,形成了“智聯普陀”的智慧化工作平臺,布設了10萬個小型感測器,在全區域、全時段採集數據,實現了對違法建築、夜排擋、亂張貼、亂堆物等“頑疾”的全方位監控、受理和處理。
課題組建議,未來“城市大腦”建設,通過建立統一的數據匯聚和數據加工平臺,採集、匯聚、清洗、沉澱、儲存各委辦局、企業以及社會公共的各類數據,確保“市、區級”與“社區級”信息資源對接、整合共享,推動“智聯普陀”區級大數據平臺的建設。還可以通過數據可視化的方式高效、動態、形象地展示城區交通、環保、公安等運行狀態,實現跨部門、跨區域、跨系統的全面感知、態勢預測、應急響應,推動普陀數字化、網格化管理與社會綜合治理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普陀區社會治理和城市綜合管理水準。
具體説來,面對市民的停車需求,普陀區將創新靜態交通模式,整理蒐集全區現有的停車庫和公共停車位信息,建立全區統一的智慧停車管理平臺。值得一提的是,各停車庫、公共停車區域還將建立自有的停車誘導系統,所有停車庫公共區域的停車誘導系統對接至全區統一的智慧停車管理平臺,實現“車位人人可停,潮汐車輛互不干擾”。
再比如養老方面,普陀區將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感測器等技術,開發面向居家老人、社區、機構的物聯網系統平臺,為老人及家屬提供等提供涉及家居環境、健康管理、生活幫扶、社區社交、親情娛樂、信息關愛、緊急救援等方面的服務,滿足老人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