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文化節校園中華戲曲大賽頒獎展演舉行

2018-09-25 08:55:35|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小戲骨賀中秋 市民文化節校園中華戲曲大賽頒獎展演昨晚舉行

  無花木卻見春色,無波濤仍可觀海。中秋佳節前,正是賞戲的好時候。9月23日晚,2018校園中華戲曲大賽頒獎展演在上海保利大劇院上演,小演員們你方唱罷我登場,在一招一式、唱念做打中傳承戲曲舞臺的寫意之美。

  2018校園中華戲曲大賽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嘉定區人民政府主辦,分為京昆組和地方戲組兩大類,設專業組別(專業戲曲院校學生)和非專業組別(普通類在校學生),經過三輪角逐,最終産生“百名校園戲曲之星”。展演上,部分“戲曲之星”與胡璇、李軍、顧竹君等名家同臺搭戲,在“蓓蕾初放”“戲韻繽紛”“煙雨江南”和“薪火相傳”四個板塊中演繹古今經典的忠孝節義、悲歡離合。

市民文化節校園中華戲曲大賽頒獎展演舉行

圖説:京劇《蘆花蕩》 新民晚報記者 胡曉芒 攝

  不入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一曲艷驚四座的《貴妃醉酒》為展演拉開序幕,精湛的功底讓人不敢相信表演者朱文漪今年才剛8歲。對戲曲的癡迷讓她在短短兩年就磨練出了一身戲骨,即便在台下,“海島冰輪初轉騰”的經典唱詞也是張口就來。她説,自己迷上京劇,就是源於一次偶然。兩年前,媽媽送她去秦漢衚同國學書院學書法,書法教室的樓下,方沐蓉老師正好就在教同學們唱這曲“醉酒”。那時小文漪還聽不懂什麼是“冰輪”,只覺得咿呀的唱腔“太美了”,當場就決定報名學戲。不入園林,怎知春色如許?當孩子們在生活中越來越多地接觸到傳統戲曲,戲曲的美妙韻味便自然引著他們學習傳承。

  在一眾傳統戲曲的演出中,“戲曲韻律操”的表演讓人眼前一亮。在京胡、曲笛的婉轉曲調和打擊樂奏出的節拍中,孩子們時而擺起《梁山伯與祝英臺》裏的“蹉步”身法,時而又做出向後擺手的動作,讓人想起王文娟老師扮演的鯉魚精的出場亮相。這套韻律操由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編排,糅合了戲曲身法和一些現代舞蹈動作,既傳統又現代,在保持專業戲曲基本動作的同時,又讓孩子們更容易接受學習。

市民文化節校園中華戲曲大賽頒獎展演舉行

圖説:戲劇韻律操表演 新民晚報記者 胡曉芒 攝

  著名滬劇演員茅善玉常説:“給我們十分鐘,我保證讓你喜歡上滬劇。”傳統戲曲在青少年中的發展,離不開近年來“進校園”、戲曲大賽等活動的大力推廣。去年年底,中華梨園經典“賞戲團”正式成立。谷好好、王珮瑜、朱儉、嚴慶谷、高博文、韓婷婷等名家名角被聘為“賞戲團”第一批導師,60場講演結合的活動讓學生們在精彩的翻騰滾打和細緻的賞析講解中了解戲曲。昨晚的展演上,第二批上海市民文化節中華梨園經典賞戲團導師的授牌儀式也隆重舉行。趙群、藍天、羅晨雪、錢思劍、吉燕萍、陳甦萍、方亞芬、楊婷娜、梁偉平、錢程十位京、昆、滬、越、淮、滑稽戲實力演員加盟導師團隊,開啟了新一輪的賞戲團征程。

市民文化節校園中華戲曲大賽頒獎展演舉行

圖説:越劇《西廂記》選段“琴心” 新民晚報記者 胡曉芒 攝

  姹紫嫣紅,各戲種“平分天下”

  縱觀今年的大賽和展演,除了最常見的京昆兩大戲種,滬劇、錫劇、越劇、評劇、彈詞“百花齊放”。對比去年京昆“獨大”的局面,地方戲的進步讓評委們也感到驚喜。越劇國家一級演員、評委韓婷婷從專業角度,給了地方戲種的參賽者高度評價:“孩子們從唱念做打到服飾裝扮都很到位,這是對戲曲綜合性表達的全面傳承。”

市民文化節校園中華戲曲大賽頒獎展演舉行

圖説:錫劇《珍珠塔》選段 新民晚報記者 胡曉芒 攝

  據介紹,去年校園中華戲曲大賽上,專業組只有京昆組、無地方戲組,非專業組中的京昆與地方戲選手之比為3:1,百強中非專業地方戲選手僅19位。而今年,參賽選手中地方戲人數和品質都有大幅提升,在百強之中佔據了37個席位。其中,作為上海本土戲種的滬劇更是“異軍突起”佔據22席。

市民文化節校園中華戲曲大賽頒獎展演舉行

圖説:彈詞開篇《神農頌》 新民晚報記者 胡曉芒 攝

  以滬劇表演躋身“戲曲之星”行列的曹越和顧筱萌談起學戲的經歷,讓人驚訝不已。原來,他們兩位都是從京劇班裏“跨界”走出來的滬劇小明星。靜安區閘北第一中心小學與靜安北站京劇班一直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係,這兩位小朋友平時在學校裏學京劇,週末就到北站京劇班學習。但漸漸地,老師們發現市裏的比賽上唱滬劇的孩子很少,中國戲曲小梅花大賽上更是難見滬劇。作為土生土長的上海人,老師們心裏不是滋味,暗下決心要在孩子們中推廣滬劇。他們邀請了滬劇演員出身的于燕芳擔任班裏的滬劇指導老師,少兒京劇班也變成了少兒戲曲班。曹越和顧筱萌的領隊老師沈潔告訴記者,他們還打算和北站戲曲班合作排更多的滬劇,讓“上海的聲音”也在孩子們心底紮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