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18年全國“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活動周”今拉開帷幕 上海:“雙創”新動能效應逐步顯現 創新帶動創業、創業促進創新格局基本形成
2018年全國 “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活動周”,10月9日起至10月15日舉行。今年 “雙創周”的主題是 “高水準雙創,高品質發展”。記者從上海市發展改革委獲悉,目前在上海, “雙創”的新引擎作用、新動能效應正逐步顯現,創新帶動創業、創業促進創新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大裝置+平臺+載體”
夯實“雙創”之基
推進 “雙創”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是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途徑。上海推進“雙創”,強化基礎設施與服務平臺的服務功能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大科學裝置是探索基礎學科前沿領域的有力工具。依託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上海正在建設以硬X射線自由電子鐳射、上海光源二期、超強超短鐳射等大科學裝置為重點的科技基礎設施。有統計顯示,上海光源已服務全國用戶500多家,支持2400多個科研團隊、4萬人次用戶開展科技創新活動。
對小微企業來説,遍佈全市的各類技術共享平臺更 “接地氣”、更受歡迎。目前,上海正在加快建設18個功能型創新平臺,聚焦生物醫藥、新材料、信息技術、智慧製造等領域。同時,圍繞專項技術的研發與轉化,上海還積極引導和支持科研機構、企業等向社會開放創新資源,從而降低整個社會的創新成本。
對創業者而言,眾創空間是他們溫暖的 “家”。目前,上海各類眾創空間已超過600家,服務38萬多名科技類創業者。值得一提的是,其中90%以上為社會力量興辦。目前,包括楊浦區、徐匯區、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寶武集團等在內,全市已經擁有七個國家 “雙創”示範基地,涌現出一批 “雙創”新載體與新地標。
“放管服+人才+轉化”
激發創新活力
為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上海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的試驗田作用,深化 “放管服”改革,聚焦人才發展、成果轉化等關鍵問題,探索建立符合 “雙創”規律的管理制度、人才制度和成果轉化制度。
為降低創新創業門檻,上海率先實施了包括 “證照分離”改革、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等,強力突破制約 “雙創”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以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為例,新政策實施以來,已催生出11個在全球範圍內從未上市的1類新藥申報。
在人才方面,上海近年連續制定實施了包括 “20條” “30條”在內的人才政策舉措,著力打造人才高地和人才高峰。目前,國內人才引進梯度政策體系基本形成,科研人才雙向流動通道基本打通;而在吸引海外人才方面,近五年全市共引進歸國留學人員5.6萬人,在滬創業的外國人達21.5萬人,位居全國第一。
著眼于為創新主體賦予更多自主權,上海不斷通過制度創新為他們 “鬆綁”。目前,上海科研單位的科研基礎類項目勞務費資助比例已由過去的20%提高至50%,市屬高校經常性經費比例提高到70%。通過修訂 《上海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條例》,本市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明確界定成果轉化凈收入的內涵、高校直接對外投資方式等重大問題,建立了科技成果轉化勤勉盡職制度等容錯機制。
“科創板+基金+投貸聯動”
破解融資瓶頸
培育繁茂的 “雙創”之花,除了提供適宜的制度與環境土壤,還必須不斷導入金融支持,為雙創主體 “解渴”。在有效防範風險的前提下,上海不斷擴大金融服務有效供給,努力借金融優勢厚植 “雙創”優勢。
上海積極拓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對“雙創”企業的服務能力,通過在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設立科技創新板,目前已有200家中小微企業成功掛牌,實現股權融資17.4億元、債權融資近9億元。
為推動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本投向種子期、初創期的 “雙創”企業,上海政府部門不斷發揮引導作用,設立了總規模50億元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15億元的天使投資引導基金、20億元的雙創孵化母基金等,迄今累計撬動的社會資本總額超過300億元。
為化解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上海不斷探索建立符合其需求、且極具專業特徵的融資服務模式。在政府引導和支持下,上海設立了規模50億元的大型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各金融機構對 “雙創”主體的服務熱情越來越高,目前全市專注于服務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 “科技支行”已達 80余家。針對“雙創”主體輕資産、高成長的特點,各金融機構不斷推進“投貸聯動”融資模式,目前該模式貸款餘額已超過100億元,包括 “股權+銀行貸款” “銀行貸款+認股權證”等業務形態已經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