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行區:黨建引領 探索社區治理新模式

2018-10-11 10:28:22|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今年以來,隨著大調研不斷深入,希望居住環境優美、鄰裡和睦相處、生活積極和諧的居民心聲,日益受到相關部門重視。如何營造更宜居的生活氛圍?社區治理還有何新抓手?在閔行區,由黨建引領的社區治理新模式探索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圖:新虹街道瞄準樓道這方小小空間,親子樓、防震減災樓、攝影樓等特色樓道在此遍地開花,小中見大的微更新使樓道日益變得生動而富有趣味。攝影本報記者袁婧

  作為城市治理中最小細胞的樓道,其精細化治理同樣有 “門道”。樓道是鄰裡間情感交流的平臺,也是居民與社區溝通的橋梁。位於虹橋商務區核心區的新虹街道,瞄準樓道這方小小空間,通過豎一塊有愛的信息板、建一個植物漂流站,讓小中見大的微更新使樓道變得生動有趣。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閔行區有多個街道推出 “紅色物業”,通過黨建引領,把物業服務企業打造成黨組織聯繫服務群眾的重要平臺。在此基礎上,閔行區級層面也啟動上線了 “閔行物業服務直通車”,居民能夠 “一鍵直通”物業,並依照居民滿意度動態生成物業服務排名,促進物業行業的良性競爭。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

圖:居委幹部與熱心志願服務的盧阿姨(右)正交流心得。

  小中見大 “微更新”,樓道內裏做文章

  毗鄰虹橋商務核心區的愛博五村,是虹橋交通樞紐動遷安置房小區。小區裏的一條長廊濃縮了這裡環境的變遷。曾幾何時,私搭違建、毀綠、亂停車等現象令人頭疼不已,而如今走在其中,長廊四週是鬱鬱蔥蔥的草木,經過科學合理的劃分,亂停車現象也鮮見。這番改頭換面還深入樓道內部,親子樓、防震減災樓、攝影樓等特色樓道在小區裏 “遍地開花”。

  一號樓主打 “親子特色樓”,整潔的樓道內放著簇新的畫報架,架子上放著適合各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閱讀的書籍,從連環畫到課外書應有盡有,都是居民自願拿出來共享的。每層樓道的墻面上,還都畫著童趣十足的親子繪畫作品。樓道內常見的電瓶車也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盆盆由樓裏小朋友們親手栽種的盆栽植物,一片生機盎然。

  樓組長金秀珍對樓裏的情況如數家珍。她告訴記者,整棟樓26戶居民中,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孩子,平日鄰裡關係就不錯。自今年新虹街道推進特色自治樓道建設以來,在鄰裡街坊和居委會的支持下,這幢 “親子樓”愈加顯得溫馨,樓道經整修煥然一新,樓宇防盜門也新近升級,硬體提升了,大家參與軟體建設的勁頭兒也更足了。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9

圖:在微信群基礎上,居委幹部探索試點了“微自治”微信公眾平臺。

  金秀珍對此頗有感觸: “不光樓道環境變好了,鄰裡關係也變得更融洽,孩子們在樓裏就有玩伴,大家參與社區裏的公共事務也更熱心了。”以親子活動為紐帶,樓組還通過義集義賣、親子插花等多種活動吸引了更多年輕人參與到樓組建設之中。

  手機攝影達人、民族舞蹈達人、手工香囊達人、綠化種植達人……小區居民中 “藏龍臥虎”,但是平日裏你卻難以找到他們,更別提把他們聚集到一起開展活動了。於是,航華一村五居委以樓道為單位,把身邊各種技能達人挖掘出來,並繪製出一份別開生面的 “達人地圖”,把各位達人的技能、位置標注在地圖上。

  依託這份地圖,想要參加活動,只要找到同好一起 “眾籌”就行了。地圖上還有報名方式,只要滿10人就可以組織開展活動。這份地圖把社區資源整合到了一起,居民們欣喜地發現,原來自己身邊有這麼多能人高手。

  這些小中見大的微更新,正是新虹街道推進樓道建設的一個抓手。新虹街道自治辦主任倪衛峰介紹,街道通過挖掘達人、推動特色樓道建設,將居民們由興趣結緣向參與樓道堆物治理、非機動車停放、垃圾分類、平安巡邏等社會治理方面加以引導,使鄰裡關係更為融洽,社區自治也愈加充滿活力。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0

圖:愛博五村一號樓是“親子樓”,樓組長金阿姨正在整理樓道內的盆栽,這些都是樓裏小朋友親手栽種的。

  據介紹,新虹街道各居委已結合自身情況挖掘了一批特色樓道,目前共申報29個特色自治樓道,其中文化教育特色樓道11個,友愛睦鄰、孝親敬老、親子等樓道6個,低碳科普樓道9個、攝影特色樓道3個。

  激活“微細胞”,微自治日漸精細

  創建特色樓道,旨在結合各類主題對樓道進行 “微改造”,打造乾淨整潔、溫馨舒適的樓道環境。但這不僅局限在彩繪、裝飾等外在形式上,關鍵還在於培育樓道自治內生力量,激活一個個“微細胞”,才能實現長效化。

  沙茂居委所轄茂盛花苑社區,有一位熱心志願服務的社區 “網紅”盧阿姨。別看盧阿姨已年近古稀,但她志願服務的身影卻常常出現在社區中。自從沙茂居委推進特色樓道建設以來,作為居民小組長的盧阿姨幹勁十足。她熱情地告訴記者: “我們這棟樓裏有不少老人和小孩,所以就主打敬老愛幼的文化傳承之樓。”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1

圖:煥然一新的愛博五村社區。攝影本報記者袁婧

  盧阿姨所住的這棟樓並沒有太多裝飾,但這裡的故事卻特別暖心。比如,春節時每家都做個菜,為獨居老人整出一桌豐盛的年夜飯;請來小區裏的書法老師,在節假日為孩子們上書法課……除了關心自己所居住的樓道,盧阿姨也總留意著社區裏的一點一滴,發現哪棟樓前有安全隱患,哪戶防盜門壞了,她都會隨手拍下並第一時間上傳到相關微信群裏。

  沙茂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劉俞倩告訴記者,在微信群基礎上,他們還探索試點了 “微自治”微信公眾平臺,推行每個樓道網格化公開欄,將片區責任人和黨員都亮出來。此外,還創新了居民區自治積分制管理模式,用服務換積分,以積分促服務,引導更多居民參與小區自治和公益服務。

  為進一步培育樓道內生力量,航華一村五居委還探索建立了 “樓道協會”治理機制,通過協會引導、發動居民制定個性化的樓道公約,並參與樓道建設和社區問題的自治協商。公約實施後,隨意停放的電瓶車統一停進了地下車庫、地面隨處可見的煙蒂也沒了……樓道在大家的共管共治下展現出可喜的新面貌。

  題圖:新虹街道瞄準樓道這方小小空間,親子樓、防震減災樓、攝影樓等特色樓道在此遍地開花,小中見大的微更新使樓道日益變得生動而富有趣味。

  攝影 本報記者 袁婧

  疊加大數據,形成服務居民的合力

  在精細化治理的大背景下,一個個樓道連點成片,不少老舊小區都煥然一新。為了實實在在提升居民獲得感,閔行區不少街鎮瞄準了提升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物業服務,以黨建引領疊加大數據,形成服務居民的合力。

  閔行區大聯動2017年數據統計,反映小區管理方面的問題有15625件,佔全區總數的21.5%。其中,物業服務方面的投訴6026件,佔小區總數的38.6%。由此可見,物業服務已然成為社區建設的一個痛點、難點。為補上短板,閔行區今年在全區範圍內開展 “紅色物業”,強調以黨建引領,打通物業服務群眾 “最後一公里”。

  “小區物業成了志願者,每週都幫著解決一個老大難問題,我們的生活迎來了大變樣。”在閔行區莘莊鎮春申府邸小區,小區裏的恒臻物業成立了一支志願者團隊,26名保安、保潔、維修工成為一線志願者,在做好本職工作之餘,積極參與各類公益活動。不僅如此,恒臻物業還在物業管理處進行了紅色引領標準化建設,收費標準、服務團隊、服務規範全部上墻,讓居民一目了然。

  黨建引領之外,春申府邸小區還加碼推出 “智慧社區”App,利用大數據提供精準貼心的服務,進一步提升效能。以往,像維修樓道感應燈這類瑣事需要居民找到物業反映,再由物業安排師傅上門修理,現如今只需在 “智慧社區”App上留個言或隨手拍,相關問題就能被 “一鍵派單”,得到解決。

  恒臻物業總經理王治兵表示,除了隨時在線反映問題、了解小區信息動態,居民還能在線繳納物業費、停車費等,大大提升了大家參與社區自治的積極性。 “手機App只是第一步,我們希望借助大數據為居民提供精準、便捷、舒心的服務,讓 ‘紅色引擎’更為強勁。” 王治兵説,針對居民反映的周邊買菜不便問題,他們還在 “智慧社區”引入 “社區微店”,居民通過手機下單,菜品就能直達小區內的自提櫃。 “智慧社區”還將與莘莊鎮社區辦、房管辦等相關部門進行對接,真正讓服務資源落腳在社區,形成服務居民的合力。

  在新虹街道,物業黨組織和社區黨員先鋒也正不斷激活行業 “紅色細胞”,著力打造一個 “黨建引領、多元共治”的紅色物業管理體系。

  新虹街道房管辦主任周瑋介紹,新虹街道共有物業企業11家、17個面向居民的物業服務窗口,除了物業工作人員,其中還有不少社區黨員志願者的身影。街道房管辦則會同居委會網格工作人員加強了日常巡查,及時處置和上報各類物業管理問題。與此同時,以黨員為骨幹的房屋應急搶險黨員突擊隊、聯合虹橋商務區內企業青年黨員力量的 “青年智業團” “紅色物業共治委員會”等也相繼成立。

  這裡的 “紅色物業”同樣充滿智慧。為落實長效管理,新虹街道 “紅色物業”建設信息化平臺已全面建成。除納入已開通的物業管理監督系統外,平臺還搭載了物業安全監督系統、業委會任務系統、工程項目諮詢系統等,物聯網應用更囊括了小區的窨井、消防水箱、電梯等等,這些廣布的 “神經元”將相關數據和物業監督評價系統互通,形成一顆 “房管大腦”,實現能感知、能預測、能監督的閉環式小區智慧管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