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爭睹“壺中之王”——“大亨掇只壺”
人民網上海10月21日電(軒召強) 為迎接即將到來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助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2018年“天工開物——非物質文化遺産精品展·海派紫砂藝術特展暨許四海藏品及文創作品展”于10月20日在虹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虹橋國際展匯·申昆路2377號)正式啟幕。其中,33年後再度現身公眾視線的“壺中之王”——“大亨掇只壺”,以及大師許四海創作收藏的其他眾多精品佳作引來觀者如雲。
“天工開物”非物質文化遺産精品展迄今已舉辦兩屆,旨在呈現全國非遺傳承人的手工佳作,再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今年展覽以中國著名壺藝大師、鑒藏大師、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産海派紫砂藝術傳承人許四海各個時期代表作為主題,並展示其收藏的陶瓷紫砂精品。同時,許四海之子、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産海派紫砂藝術第二代傳承人、四海壺具博物館館長許澤鋒全新創作的“四葉草套壺”也成為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而300余件展品從6000年前的原始彩陶到600年前的紫砂茗壺,更是堪稱一部壺具發展簡史,也是中國著名壺藝大師、鑒藏大師、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産海派紫砂藝術傳承人許四海先生個人規模最大的一次展覽。
展覽開幕啟動儀式
展會現場,嘉賓雲集,名流匯聚。開幕式由四海壺具博物館副館長、吳覺農紀念館副館長王靖主持。開幕式上,展覽聯合舉辦方、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會長高春明致歡迎辭。他認為,非遺是在一代代傳承中才保持永久的生命力,也成為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力量來源。他盛讚許四海的藏品和他為海派紫砂藝術的傳承所作出的傑出貢獻,並高度肯定了舉辦此次展覽對彰顯上海的文化軟實力和向世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重大意義。
40年改革開放給了許四海步入紫砂從藝之路的機遇,開幕式現場,許四海向各位到場嘉賓表達了誠摯的謝意,在回顧自己幾十年的壺藝生涯時表示:“能收藏和製作紫砂是非常幸運和欣慰的事情。”
許四海之子、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産海派紫砂藝術第二代傳承人、四海壺具博物館館長許澤鋒,此次與父親攜手舉辦展覽,這也是他繼2010年推出中國世博壺後,時隔8年,為迎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又以國家會展中心場館的“四葉草”形態作為靈感,創作了進博會文創産品——“四葉草套壺”。開幕式現場,許澤鋒在介紹設計理念時表示,四葉草與紫砂均象徵幸運,“四葉草套壺”壺身由四片葉子構成,分別代表真愛、健康、榮譽和財富。以壺會友,他希望將這些美好的祝福傳遍五湖四海。
據介紹,為系統呈現陶瓷紫砂的文脈譜係,在總面積達1300平方米的PortMix虹橋國際展匯館內,集中展示了由許四海創立的中國第一傢俬人博物館——四海壺具博物館(1992年經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發文特批)所珍藏的從西晉青瓷、唐秘色瓷到宋汝窯鈞瓷等歷代陶瓷精品和從時大彬、邵大亨到陳鳴遠、陳曼生、顧景舟等明清紫砂壺大師珍品,從六千年前的原始彩陶到六百年前的紫砂茗壺,堪稱大師雲集,精品薈萃。
中國著名壺藝大師、鑒藏大師、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産海派紫砂藝術傳承人許四海致辭
其中最大的看點便是陳列于“國寶區”的“大亨掇只壺”,它原是清代制壺大師邵大亨為宜興潘家特製的傳家之寶,被稱為“光器之祖”“壺中之王”。33年前,此壺由許四海用2.3萬元鉅資及一批名人字畫從潘家購得,後入藏四海壺具博物館,被紫砂界公認為身世傳奇的“紫砂第一壺”,“紫砂泰斗”顧景舟還曾專程趕到許四海家裏,提出看一眼‘大亨掇只壺’的請求,這也是顧景舟生前最後一次上海之行。此後亦有海內外收藏家、古董商出價從幾十萬、幾百萬人民幣乃至上千萬美元欲從許四海手中收購此壺,均被他一口回絕。他的答覆只有一句話,“‘大亨掇只壺’為‘國之瑰寶、民之公器’,應讓其在博物館中為世人共賞。”如今公開亮相,吸引眾多慕名而來的嘉賓駐足觀賞,一飽眼福。
許四海表示,“33年前,因有幸鑒藏‘大亨掇只壺’,讓‘半路出家’的我與紫砂結下不解之緣,從此幸運地開啟了我的壺藝之路。如今,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又將在上海舉行,此舉必將吸引全球目光。‘紫壺雖小藝如海。’我願請出‘鎮館之寶’,讓這尊‘幸運之神’攜歷代名壺在展館內‘吾壺四海各顯神通’,讓世人皆能有幸一睹它們的尊容,從而更好地向世界傳播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以彰顯中華藝術精神、大國工匠氣派和上海的文化軟實力!”
同時,作為整個展覽的策劃人,許四海還強調,他一直想體現傳承在海派紫砂藝術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意義,所以展覽中有大量父子、師徒之作。他説,正因為有了父親陳子畦刻在紫砂筆筒上“想起東坡舊君士,為兒喚起學藝夢”的家訓,才會有兒子陳鳴遠的“金蟾束柴三友壺”;正因為有了師父儲銘的“洋筒壺”,才會有徒弟顧景舟的“雙線竹鼓套壺”。“中國的工匠精神就是在這樣的代代相傳中得以發揚光大,保持永久的生命力。”
此次展覽的另一大版塊便是許四海精心創作的“睡翁壺”“嘯天壺”“傳爐壺”“束腰壺”“橫行一世”等15件涵蓋了其各個時期的紫砂代表作,從上世紀80年代初涉足紫砂,35年的制壺生涯,他共製作了1100余把紫砂壺,其中有不少作品為世界各大博物館和名家所收藏。許四海一直説自己是一個“拾荒者”。幼年家貧,他用拾荒來養活家人。動蕩歲月之後,他又成了一名“文化的拾荒者”,在文物還不那麼受人待見的時候,他以一己之力收藏了大量幾百年來存世的紫砂絕品,為國家保存了一大批珍貴的文化遺産。而他自己也從這些前人精絕的力作中汲取養分,並且厚積薄發,創作了許多堪稱中國紫砂藝術史上里程碑式的紫砂珍品。
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産海派紫砂藝術第二代傳承人、四海壺具博物館館長許澤鋒創作的“四葉草套壺”
展覽開幕現場,在“四葉草套壺”展區,亦是人頭攢動,人們或興奮地拍照留念,或情不自禁不時發出“嘖嘖”的稱讚聲。今年40歲的許澤鋒從小受到父親許四海的藝術熏陶,制壺也有20多年了。他的藝術中固然有父親的正統的傳承,但也有不少青年藝術家的新銳思考。此次在創作“四葉草套壺”的過程中,為了讓茗壺更逼真,許澤鋒採用了先進的計算機3D建模等技術,這是父輩從未使用過的手段。此“四葉草套壺”選料上等原礦清水泥,採用傳統製作工藝加塑形技藝,造型生動傳神、端莊雅致、光澤溫潤、醇厚大氣,既繼承了海派紫砂藝術的精髓,更預示著紫砂技藝代代出新的美好前景。
據悉,此次展覽從10月21日起正式對外開放,將持續至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