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分級管理模式助城市建設迅速還清“欠賬”

2018-10-24 09:23:02|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探索實施特大型城市“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建設管理新體制 分級管理模式助城市建設迅速還清“欠賬”

  改革開放40年來,上海持續推動建設管理體制改革創新,通過“以建設為主”,下放事權,推進形成市區“兩級政府三級管理”、郊區(縣)“三級政府三級管理”的城市管理格局,為城市大發展大變化不斷注入新的活力,上海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改革開放初期,上海城市建設面臨嚴重欠賬。一是住房緊張,市區人均居住面積僅4.5平方米,在全國城市中排名最後;二是交通擁堵,城市道路面積不足;三是環境污染嚴重,城市污水和生活污水處理率僅14%,空氣品質較差,市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0.47平方米,“只有一張報紙大小”;四是公用事業供應短缺,城市地下設施停留在20世紀初的水準,市民用氣短缺、用水緊張、垃圾出路難矛盾尖銳。

  與此同時,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上海城市建設管理各項工作處於高度集中和統一的狀態,管理工作難以落實到基層。長期形成的條塊分割、多頭管理和執法等狀況,城市管理中單一使用行政手段,依靠運動式、突擊型管理方式等,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迫切需要加強城市管理長效機制的建設。

  上海城市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始於上世紀80年代初,率先集中各方力量重點解決當時市民群眾關注的 “住房難”“乘車難”“環境污染嚴重”三大難題,各項改革工作都圍繞市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展開和推進。

  為調動區縣政府的積極性,1984年,市政府批轉《關於調整城市建設若干問題的市、區分工的意見》,市建委和相關管理局向各區下放住宅規劃、房産、市政、環衛、園林管理等部分事權,在“走小步、不停步”漸進式改革之下,到2000年正式明確“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的特大型城市分級管理模式。

  2010年世博會的舉辦,成為上海改革發展深化完善的契機。圍繞政府轉變職能的核心,服務實現“四個率先”,建設“四個中心”的大局,城市建設和管理“堅持建管並舉、重在管理”,體制改革得到進一步深化。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管辦分離“三位一體”綜合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

  從世博會後至今,上海堅持“管理為重”,改革進入新階段,以抓機制健全、抓制度完善、抓重大活動、抓創新實踐為重點,推動城市管理力量下沉、重心下移,著力提升特大城市管理的精細化水準,為上海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特別是大力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加強基層建設,推動城管執法、房屋管理和綠化市容等機構和力量下沉街鎮。與此同時,進一步做大做強網格化管理,基本形成全市“一張網”,覆蓋市、區、街鎮、村居四級網絡的管理工作機構。

  此外,上海大力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探索“留改拆並舉,保留保護為主”,著力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完成了本市道路和公共區域照明體制改革,建立了長效管理機制。

  開拓創新是改革開放的保證。積極下放管理權限,為上海特大型城市分級管理體制的形成做出了積極貢獻;綜合執法改革,進一步促進執法資源優化整合,提高了管理和執法的效率,改善了執法的形象;管理方式的創新,特別是開展城市管理制度化、信息化、精細化建設的探索,提高了上海現代化城市管理水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