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下個月 上海市民可買到符合規範的分類垃圾袋

2018-10-25 08:55:32|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記者10月24日從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獲悉,為促進源頭分類便民化操作,上海發佈了《上海市家用分類垃圾桶技術規範(試行)》和《上海市家用分類垃圾袋技術規範(試行)》,並與部分生産廠商和零售商對接。最快下個月,上海市民就有望在超市等處買到符合標準的分類垃圾袋。

最快下個月 上海市民可買到符合規範的分類垃圾袋

圖説:塑膠垃圾袋示意圖

  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環衛處副處長齊玉梅介紹,根據《上海市家用分類垃圾袋技術規範(試行)》,分類垃圾袋分為幹垃圾收集袋和濕垃圾收集袋,幹垃圾收集袋薄一點,顏色為黑色。濕垃圾收集袋厚一點,顏色為棕色透明。

  此外,垃圾收集袋外包裝上印有分類知識介紹,方便居民一目了然獲悉什麼垃圾袋裝什麼垃圾。按照形狀,分類垃圾袋可分為標準垃圾袋、繩拉緊垃圾袋、兩耳塑膠垃圾袋、四耳塑膠垃圾袋和多折垃圾袋。

  今年以來,為簡化家庭分類模式,上海明確了居民家庭“一嚴禁、一鼓勵、兩分類”的分類操作模式。同時,上海落實垃圾箱(房)改造,完成4萬餘個道路廢物箱標識更新,完成3050個定時定點投放垃圾房改造(已完成本市任務的約30%以上)。

最快下個月 上海市民可買到符合規範的分類垃圾袋

圖説:居民破袋倒濕垃圾 新民晚報記者 裘穎瓊 攝

  齊玉梅説,到三季度末,上海全程分類體系建設取得明顯進展:源頭分類實效模式更加明晰,定時定點模式得到市民基本認可;各區已完成或正在推進三年行動計劃的編制,其中松江、崇明、靜安、長寧、奉賢、楊浦等六個整區域推進區進展相對較快。分類實效初步顯現:全市濕垃圾分出量4879.16噸/日(目標計劃量不低於3483噸/日),“兩網融合”可回收物資源化利用量971.28噸/日(目標計劃量不低於666噸/日)。

  下一步,上海將加快末端設施建設,實現2020年濕垃圾處理能力達到7000噸/日,並在設施建設進程中強化技術探索。到2019年,基本實現分類濕垃圾的規模性資源化利用,同時加快濕垃圾産品在林地和綠地中的應用。

  此外,完善分類運輸監督。推進“定時定點”居住區達標、“兩網融合”點、站、場體系建設,規範垃圾箱房改造、分類收運車輛配置及規範噴塗等;開展“混裝混運”抽查。對各居住區分類投放點、分類收運車輛、分類中轉站和各類垃圾處理場,採用“雙隨機”和“兩不一直”方式進行抽查;加快建立雙向監督機制。開展分類投放、分類駁運、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等五個環節的監督檢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