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2020年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很多中小學開學第一課開展垃圾分類活動 垃圾分類進校園,知行結合很重要
到2020年,上海所有區要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90%以上的居住區垃圾分類實際效果要達標。“垃圾分類課”怎麼上?通過垃圾分類能學到什麼?
課應該怎麼上
不同年齡學生設計不同活動
“垃圾分類想做好,分門別類要記牢;垃圾是廢又是寶,減量處理最重要。”開學第一課,在學生自己創編的垃圾分類兒歌中,長寧實驗小學校長潘宗娟向同學發出倡議:爭做分類小能手,共創綠色大家園。
在長寧實驗小學,校園各個角落擺放了4種不同顏色的分類小垃圾桶: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幹垃圾、濕垃圾,幫助學生直觀了解分類要求。一年級孩子以編程形式創編“垃圾分類”小故事;二年級同學以“垃圾分類”編寫環保兒歌;三年級學生繪製科技小報介紹垃圾分類;四年級同學用四格漫畫表現垃圾分類環保理念;五年級同學則以小組形式走進長寧淩空地區辦公樓,比較德國、日本的垃圾分類條款,了解實行垃圾分類存在的問題和困難,製作“小區垃圾分類現狀和建議”PPT,獻計獻策。潘宗娟説:“以課堂為主,根據學生不同年齡特點設計不同的活動內容,鼓勵孩子發現問題,自主探究,嘗試解決。”
繪圖:葉田媛
分類如何落實
不流於形式,責任落實到人
虹橋中學六年級新生進校,第一次年級大會上就接受垃圾分類培訓。每位同學不僅要學唱環保分類歌曲,在校午餐要避免浪費,體驗學習廚余垃圾制肥、環保酵素製作等。
學生愛挑食,午餐常有不少剩飯剩菜。校方鼓勵學生將廚余垃圾制肥,不僅減少在校午餐的浪費,推廣“節約食物、變廢為寶”的理念,嘗試廚余垃圾制肥、參與環保酵素製作的過程中,還與科學、物理、化學等學科密切關聯。面對新中考,初中生還可將參與垃圾分類、環保研究的心得,寫入學生綜合評價。
垃圾分類不流於形式,責任要落實到人。“強校工程”實驗校、虹橋中學校長陳紅波説,每個班級都有垃圾分類志願者,專門負責垃圾分類;每個教室放3個垃圾桶,做好分類標簽。學校還調整垃圾投放相關規定:每天控制垃圾分類投放時間,在3個固定時間段開放:7時30分至 7時40分、12時至12時30分、17時至17時30分,其他時間垃圾房鎖起來。垃圾投放時段,由專門的值勤同學在垃圾投放點對每個班級投放垃圾分類情況檢查、登記。
專家點評
針對年齡,提高有效性
■市公辦初中強校工程專家組成員 胡興宏
由於長期以來生活習慣的影響,人們對垃圾分類的重視程度和具體分類要求了解不多。如果能從兒童抓起,從對在校學生的教育抓起,結合社區工作,這項工作可能更易突破。垃圾分類教育工作本身就是學校科學教育和德育、學生行為規範培養的重要內容,與各項教育有機結合順理成章。
在中小學甚至幼兒園就開展垃圾分類教育,是日本、歐美等地學校很普遍的做法。長寧區根據不同學段的特點,結合課程開展“垃圾分類進校園”,創造性地設計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知行結合”的做法和流程,大大提高教育有效性。
能學到什麼
實踐能力、自主創新精神
《長寧區學校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手冊》針對學生不同認知能力提出不同學習要求,設計了難易度不同的兩個階段的學習內容,以小學版和中學版向全區中小學新入學學生統一發放。“垃圾分類進校園,讓綠色環保理念根植於心中,增強了學生低碳減排的社會責任。在探究學習中,激發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和自主創新精神。”長寧區教育局局長姚期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