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提質換擋,探路中國郵輪市場新航道 2018亞太郵輪大會在滬召開,全球從業者暢談發展機遇和市場創新
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已經成為規模亞太第一、全球第四的郵輪母港。本報記者趙立榮攝
號稱為中國遊客定制的喜悅號郵輪運行一年後離開中國市場,留下一則“都市傳奇”——“中國大媽吃垮了國際郵輪”。昨天在滬舉行的2018 Seatrade亞太郵輪大會上,來自全球的郵輪業從業者和研究者替大媽們説了句公道話:吃垮郵輪?擔不起。中國郵輪是個出入境客流量近500萬人次、年産值近50億元的産業,如果這個産業出現“誰誰誰黯淡離場”的情節,一定輪不到大媽來 “背鍋”。
中國郵輪市場到了提質換擋的當口
2018年被業內視作中國郵輪産業轉型之年——經歷近十年高速增長後,中國市場增速放緩。據大會昨天發佈的中國和亞洲郵輪經濟景氣指數報告,2018年中國郵輪經濟景氣指數為102.31,比2017年下降0.22;亞洲郵輪經濟景氣指數為102.13,比2017年降了0.24。
兩個指數都略有下降,但中國和亞洲的客流規模仍然是上升的,只是增速放慢了。報告表示:“我們估計,未來中國和亞洲郵輪經濟在郵輪旅遊市場將進入二到三年的短期調整期。”
市場對經濟氣候和行業氣候的反應更靈敏也更強烈,部分郵輪公司今年作出了市場戰略佈局和船型規模的調整,諾唯真喜悅號的退出便是一例。但市場並不是只出不進,也有多家郵輪公司宣佈了大型郵輪啟航中國的計劃。如皇家加勒比郵輪公司 “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的”的海洋光譜號將在2019年下水,地中海郵輪公司一艘噸位高達17.1萬的地中海榮耀號將在2020年來到中國。
“要説大媽吃垮了國際郵輪,那真是擔不起。”原國家旅遊局副局長吳文學説,事實是中國郵輪市場走到了提質換擋的當口,如果不解決行業發展的痛點和瓶頸問題,便無法持續增長。
“過去三五年,中國郵輪的主流産品是五晚之內的日本九州和越南航線。因為選擇不多,只有15%的郵輪旅客是回頭客,説明市場對於雷同産品露出了疲態。”雲頂郵輪集團總裁朱福明認為,中國郵輪業需要增加新産品來刺激市場需求。
皇家加勒比郵輪也表示,明年會推出更多新航線,停靠更多新的目的地。他們還設計了前往亞熱帶目的地的 “暖冬航線”和針對 “00後”的“週末航線”——中國人假期不夠的問題顯然也很困擾郵輪公司,朱福明説,“中國旅客在公眾假期以外很難有時間外出,只剩每週兩天的週末可以開發,所以設計了週末航線”。
改革分銷模式,允許多點挂靠
改革郵輪産品分銷模式、允許郵輪在中國港口多點挂靠,也是郵輪企業一直呼籲的舉措。
和西方市場的零售模式、直銷模式不同,中國郵輪産品銷售主要採取包船模式,郵輪船票打包在旅遊産品內,只有涉外旅行社具備銷售資質,船票銷售渠道極窄,且郵輪公司對産品價格、庫存缺乏控制。這一模式易引發低價競爭。
郵輪公司還想參與岸上的産品行銷,地中海郵輪大中華區總裁黃瑞玲提出,如能允許郵輪公司像旅行社那樣售賣岸上觀光産品,也許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良性競爭,促進岸上游品質的提升。
多點挂靠,依然是業界呼籲的重點。地中海郵輪執行主席皮耶爾弗蘭切斯科·瓦戈表示,對國際郵輪來説,多點挂靠意味著企業能夠設計更豐富的航線,遊客也不必總是在同一個碼頭進出。另一個現實意義是,更多替換港口的存在,能夠幫助國際郵輪對抗惡劣天氣。
打造郵輪通關“上海模式”
上海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總站長徐乃剛回應,多點挂靠等新舉措正在研究論證中,邊檢部門注意到了市場訴求,在郵輪産業從高速增長向高品質增長轉型的階段,邊檢機關將配合市場步伐,提升服務能級。
據悉,上海邊檢總站正在探索“邊檢查驗智慧化”,把生物信息、電子簽證、面相比對等技術應用到邊檢查驗工作,優化旅客通關體驗。上海邊檢機關還將配合地方政府向中央爭取惠及郵輪的出入境通關便利化政策,試圖打造郵輪通關“上海模式”。
上海海事局局長陸鼎良介紹,長江口是我國南北沿海大通道和長江黃金水道交會處,船舶密度大、航道資源少、氣象條件複雜,對郵輪安全和航次準點影響很大。大風濃霧等惡劣天氣時常光顧,水上交通安全險情也時有發生。上海海事局為此不斷提升服務效能,如依靠“船舶定線制”等舉措實行安全監管,確保郵輪進出港安全;完善應急預案,通過及時發佈航行通(警)告,利用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專臺引導,協同相關部門和搜救成員單位建立“郵輪應急保障機制”等舉措,提升郵輪應急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