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不停步 傳統文化在上海高校“火”了

2018-10-31 11:30:58|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創新不停步 傳統文化在上海高校“火”了

圖片説明:東華大學信息學院赴雲南省大理市開展白族服飾調研

  同濟大學聞學堂成為弘揚傳統文化的特色平臺,東華大學“小腳丫築夢實踐團”用時尚傳播助力傳統文化傳承,上海外國語大學向世界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故事……近年來,上海各高校將優秀傳統文化貫穿育人全過程,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方面取得可喜成績。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資源,不僅賦予大學生深厚的人文素養,也讓高校孕育出獨特的精神氣質。

  同濟:來聞學堂觸摸傳統

  在工科專業見長的同濟大學,卻有一方古色古香的雅舍——聞學堂。500平方米左右的空間,按照中國傳統書院風格進行佈置——5000余冊文化典籍,古代機械、茶藝、書畫作品展示,加上時尚風格的沙龍研討區空間設計,在厚重的中華傳統文化氛圍中,體現出一所大學別樣的文化追求。

  聞學堂開闢了“聞學講堂”、“聞學展堂”、“聞學課堂”、“聞學知行堂”、“聞學雅集堂”等平臺板塊,通過選修課程、專題展覽、講座沙龍、文藝鑒賞等形式滿足師生多元的傳統文化需求。每學期,聞學堂平均開設6至8門傳統文化經典課程。原本是本科生選修的傳統文化課程,但來旁聽的不僅有研究生、教師,還有熱愛中國文化的外國留學生。

  在今年秋季的“聞學課堂”中,《中西藝術設計比較》講解東西方藝術、文化的各自差異與相互聯繫;《論語導讀》結合彼時之時代背景和當下“國學熱”現象,習安身立命之學問;《中國戲劇(曲)經典》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經典戲劇的藝術魅力……聞學堂散發出的傳統文化濃香,吸引無數學子來此聚集體驗。

  東華:文化在行走中傳承

  將學習空間由教室拓展至校外,將學習內容由書本延伸到社會。每年暑期,東華大學都會組織各學院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出校園,奔赴全國各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其中,對傳統文化的探尋,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研究,已成為“行走的課堂”中深受師生關注的內容。

  今年暑期“行走的課堂”大軍中,有一支名為“小腳丫築夢實踐團”的隊伍在江西撫州調研當地戲曲文化。這支隊伍由人文學院傳播係的大學生組成,六年多時間來,已經奔赴安徽、湖北、四川、內蒙古等全國7個省份和自治區,針對黃梅戲曲文化、八極拳武術文化、羌秀文化、阿拉善蒙古長調等展開調研實踐活動,訪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20余人,採訪居民1000余人,形成調研報告、創新項目、課題論文等成果30余萬字。

  學校還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開展“錦繡絲路”專項社會實踐活動,以傳統紡織服飾文化傳承與創新為主題,聚焦紡織服飾非物質文化遺産,如對絲綢、蜀錦、漢服、雲錦等紡織服飾文化開展研究,挖掘優秀傳統紡織服飾文化的歷史內涵和時代價值。

  上外:這樣講好中國故事

  近年來,上海外國語大學以“詮釋世界 成就未來”為理念,以“多語種+”和“互聯網 +”為抓手,積極構建外語院校傳統文化育人新路徑,緊密結合辦學特色和學科優勢,建設多語種外文網站,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説給“老外”聽。

  2014年12月,上外在全國高校中率先開通涵蓋21種語言版本的外文門戶網站群。網站聚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改革開放、中外人文交流等三方面講述中國故事。這其中,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介紹既全面又接地氣。如上外從2015年推出的“春節專題”,全面講述春節這一中國最重要的古老傳統節日的各種細節——從臘月二十三“小年”開始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以時間為主線講典故,説習俗。

  同時,上外多語網還積極宣傳中國文化習俗的傳承和演變。2016年,上外多語種網站以空間為維度,推出了“東西南北中”新春系列,帶領海外讀者領略祖國大江南北豐富多彩的民風民俗。此外,上外教師還開設了全世界首個用西班牙語介紹中國傳統節日及其文化內涵的視頻課程《中國傳統文化節日》。

  説之外還有唱。在中國第一屆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國際大賽上,來自上外的M elodyC2E學生團隊獲得特別作品轉化獎。從2016年9月發佈第一首英文版《遇見》開始,兩年來,他們累計發表了70多首原創作品,微信公眾號粉絲多達20多萬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