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登錄,一鍵下單,在線支付,坐等快遞……如此便捷的政務服務,在上海成為現實。10月17日,上海“一網通辦”總門戶正式上線開通,“一網通辦”建設邁出了關鍵一步,進入全面打響高效政務服務金字招牌的新階段。
一座城市的營商環境好不好,關鍵要看群眾感受、企業評判。要提升群眾和企業的滿意度和獲得感,則需要政府將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改革推向縱深。
經過多年努力,上海的政府職能轉變取得了明顯進展,但仍存在部門職責不清、職能交叉、管理盲點和多頭管理並存等問題。同時,上海在政務信息系統建設方面具有先發優勢,但一定程度上也出現了以政府部門管理為中心、功能單一、介面不夠友好的情況,這些都影響了企業與群眾的辦事體驗。
為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印發《全面推進“一網通辦”加快建設智慧政府工作方案》,提出打響“一網通辦”品牌,推進線上線下業務流程的革命性再造。數據的整合、共享是“一網通辦”的基礎。4月12日,市大數據中心揭牌成立,作為“一網通辦”最重要的推進主體,該中心聚焦數據整合和應用,協調各區、各部門形成合力。為突破數據匯聚共享瓶頸,實現從“群眾跑腿”到“數據跑路”的轉變,本市編制了需求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和數據資源目錄,構建全市數據資源共享體系,實現跨層級、跨部門、跨系統、跨業務的數據共享和交換。同時本市以電子政務雲為載體加快歸集數據,實現了人口、法人、空間地理、電子證照四大基礎數據庫上雲遷移,到明年,將實現100%系統項目上雲。
要讓群眾從“找部門”轉變為“找政府”,真正實現“減時間、減環節、減證明、減跑動次數”,流程再造是最大難點。為此,本市選取了一批高頻、跨部門事項切實推進流程再造,實現部門協同管理,整合涉及多部門事項的共性材料,“該取消的堅決取消、該歸併的堅決歸併、該整合的堅決整合”,讓“串聯”變為“並聯”。目前,市、區兩級涉企審批事項已有90%具備了“只跑一次、一次辦成”的服務能力。
本市還出臺了43個專項政策和配套文件,開發或升級了20個辦事系統。改革後,獲得電力、開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登記財産、跨境貿易5項指標,相關領域企業辦事時間縮短了一半以上,手續環節減少了近40%。
作為“網購”政務服務的大平臺,“一網通辦”總門戶于7月1日上線試運行,移動端入口“市民雲”APP也于9月1日上線,推動群眾和企業辦事線上“一個總門戶、一次登錄、全網通辦”,線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截至10月31日,用戶總數已超過959萬,接入全市1274項事項,累計辦理量357萬件,167項社區服務事項實現全市通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