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將亮相本屆藝術節:用舞蹈演繹飛天壁畫

2018-11-06 09:59:07|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用舞蹈演繹飛天壁畫和“敦煌人”的堅守

《敦煌》將亮相本屆藝術節:用舞蹈演繹飛天壁畫

  圖片説明:中央芭蕾舞團舞劇《敦煌》用舞蹈演繹敦煌石窟中的飛天壁畫,同時將敦煌文化保護傳承者的堅守之心娓娓道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供圖)

  在第20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舞臺上,一批精彩紛呈的國內節目以各自的藝術語言,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彰顯中國風格。在中央芭蕾舞團下周即將亮相東方藝術中心的舞劇《敦煌》中,舞者以芭蕾和中國舞、民族民間舞相結合的方式,演繹敦煌石窟中婆娑曼妙的飛天壁畫。屆時,頗具西域風情的胡旋舞、柘枝舞將展開一幅波瀾壯闊的圖卷,同時將敦煌文化保護傳承者百折不撓的堅守之心娓娓道來。

  該劇音樂由知名音樂家郭文景作曲,“敦煌是背景,我聚焦的是人,用音樂訴説生命、理想、青春和愛情,這是我最浪漫的一部音樂作品”。

  “每次進入洞窟抬頭仰望壁畫時,我的腳步和視線都忍不住隨飛天的飄帶漫遊,那充滿生機的東方線條是如此婉轉低回,令人震撼。”回憶起去莫高窟采風時的場景,舞劇《敦煌》編導費波也是滿懷感慨。中央芭蕾舞團一直致力於將中國文化通過芭蕾這一國際語匯推向世界舞臺,經過長達七年的籌備,原創舞劇《敦煌》終於在2017年誕生。

  這部舞劇沒有止步于用舞蹈 “臨摹”莫高窟上的壁畫形態,表現主體並非“神”,而是“敦煌人”——敦煌研究院的第一代守護者。故事從上世紀40年代起筆,一群年輕的學者不畏艱辛,懷揣虔誠的理想遠道西行,在千年造像的注視下,留法音樂家念予與紮根在莫高窟的畫家吳銘相愛了……“《敦煌》講述的是中國人自己的故事。‘敦煌人’來到沒有飲用水源和充足食物的蒼茫大漠,只要守在莫高窟的面前,他們就能感到莫大的幸福。”該劇主要演員孫瑞辰表示,這種為保護中華民族藝術的忘我付出,是西方芭蕾中從未有過的情感表達。

  劇中首席主演王啟敏介紹,《敦煌》不同於西方傳統古典芭蕾舞劇多以程式化技巧表達,相反主要依託人物情感的變化來呈現舞蹈。“比如在洞窟裏,當畫家吳銘抬頭仰望穹頂的壁畫,用雙手輕輕掠過瑰麗畫卷的這一幕,不僅讓念予瞬間愛上了這片土地,也更傾心於對藝術如此執著的吳銘。”此外,全劇開頭和結尾男女主角的雙人舞充滿情緒張力,展現了主人公在戈壁大漠中那份甘於奉獻的“敦煌大愛”。

  舞劇 《敦煌》分為兩幕七場,100余位舞者參與演出,香港知名美術指導、服裝設計師張叔平擔任服裝造型設計。在該劇導演費波眼中,敦煌藝術與“敦煌人”相互並存的段落,是最有趣和最具觀賞性的部分。比如,該劇將迦陵頻伽神鳥的藝術形象置於舞臺,並從壁畫的姿態中衍化出芭蕾舞姿,靈動的美音鳥之舞展現在觀眾眼前。此外,胡旋舞以快速旋轉為主要特點,柘枝舞姿態輕盈靈活,跪、閃、拜、臥、蹲等身體起伏動作連續,翩若驚鴻。這些曲線精巧、變化萬千的舞蹈令人眼花繚亂。而在敦煌飛天曼妙的背景前,表現敦煌“供養人”的滑稽舞段則讓觀眾意識到現實空間的存在,歷史和當下在同一個舞臺上完成穿越時空的對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