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臨其境 滬學生觸摸“活靈活現”的傳統文化

2018-11-09 09:08:29|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身臨其境 滬學生觸摸“活靈活現”的傳統文化

  印刷、造紙、青花彩繪、紡織印染……這些承載著中華傳統文化和古代科技水準的技藝,對今天的上海中小學生來説,已不再是停留在書本與博物館裏的知識,而是身臨其境的日常體驗。越來越多優秀傳統文化,正借助校內外平臺和豐富的項目,“活靈活現”地陪伴學生們快樂成長。

  指南針計劃:

  實踐中領略傳統的魅力

  “媽媽快看,這是我今天做的古船!”放學時,虹口區曲陽四小的門口,一個孩子舉著木質古船模型,臉上寫滿了興奮。在上海,有32所承擔著傳統文化與技藝體驗項目任務的試點學校,曲陽四小就是其中之一。它們有個統一的名字——“指南針計劃”。

  2012年,由國家文物局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指南針計劃”專項青少年基地落戶虹口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基地固定設置五大“體驗館”——中國古代造紙印刷體驗館、中國古代陶瓷體驗館、中國古代染織體驗館、中國古代青銅體驗館以及中國古代建築體驗館。同時,“指南針計劃”在32所項目試點學校設置了21個體驗教室,滿足全市青少年動手實踐的需要。

  這些古代技藝“體驗館”有多好玩?在這裡,學生們可以用融化的蠟來模擬一件青銅器的鑄造全過程;古法造紙流程複雜,這裡則有造紙術“簡易版”,學生能將環保的原材料變成一張紙;活字印刷大大增加了知識的傳播速度,學生可以用字模拼接,印出自己的線裝書……

  與此同時,基地開發了“指南針計劃考古夏令營”。該夏令營採用網上海選、基地拓展營活動、戶外主題場館拓展、終極考古探秘之旅的四級模式。幾年來,全市各區已有200多位青少年學生前往陜西西安、湖北荊州、甘肅敦煌等地進行考察學習,感知中國古老文明的浩瀚與偉大。“非常感謝指南針計劃給了我們這次機會,讓我們離開書齋走進歷史,從實踐中體驗民族文化的魅力。”民辦新復興初級中學的毛思予在參加考古夏令營“敦煌行”後,感到收穫頗豐。

  僅在2017年,“指南針計劃”基地開展的參觀體驗活動就達256場,接待海內外師生18218人次。目前,“指南針計劃”體驗基地正在進行二期建設,將引入更多體驗項目惠及學子。

  走進老字號:

  傳承中感受時代的脈動

  最近,教育部公佈2018年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典型經驗名單,市西初級中學榜上有名,經驗是“走進老字號,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起來”。地處上海商業黃金地段靜安寺,周邊是各種時尚品牌的市西初級中學對“老字號”情有獨鍾。學校與多家老字號企業開展合作,自2013年起開發出“走進中華老字號”系列課程與活動。

  老字號中藥品牌雷允上與市西初級中學毗鄰而居,得天獨厚的優勢促成兩家聯合開展“香囊寄情,少年承志”生涯探索項目。雙方一起開發普適性課程,通過主題講座、場館參觀、職業探訪、集中展演等方式,增進學生對雷允上的了解。學校以“雷氏傳香”綜合實踐課程的形式,推出中藥香囊製作課程。製作中,一針一線考驗著大家對工匠精神的領悟;學生與家人一起做香囊,則讓傳統文化走入家庭。該課程最終的目標是“將自己設計並製作的香囊推向市場”,為學生埋下生涯規劃的種子。

  非物質文化遺産“木板浮水印”是藝術品老字號朵雲軒的傳承項目。在木板浮水印傳承人的帶領下,市西學生學習了勾描、雕版、浮水印等技法,勾線優美的山水國畫,印製古老的信箋,雕刻創作屬於自己的木板浮水印作品。傳承人在浮水印臺上展示嫺熟的手法,一絲不茍的勾描技藝,讓體驗的學生個個都驚嘆不已。

  市西初級中學相關負責人表示,學校一直秉持“核心價值觀教育需要活的載體、活的形式、活的整合”理念開發相關課程。老字號的工匠精神,“誠實守信有擔當”的經營理念,都是助力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益載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