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光裏” 看20年來上海弄堂的變與不變

2018-11-12 11:12:31|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老上海雜貨舖、二八自行車、鋁制飯盒、竹藤椅、大蒲扇……住在“星光裏”的住戶們一登臺,一幅上世紀九十年代上海弄堂的生活即景便躍然臺上。昨晚,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原創劇目,《雪狼湖》編劇、作曲陳少琪及香港著名音樂人金培達共同打造的華語音樂劇新作《愛在星光裏》在美琪大戲院首演。這份來自上海的成長記憶,讓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國家的觀眾,收穫了相同的感動。

在“星光裏” 看20年來上海弄堂的變與不變

  圖説:《愛在星光裏》演齣劇照 官方圖

  故事從1997年香港回歸前夕開始,同住在“星光裏”這條老式里弄中的童菲和小柔與同樣懷有音樂夢想的小夥伴們組成了一支搖滾樂隊,勵志參加全國“星光秀”音樂比賽。而隨著時代的變遷,星光裏社區改建。游離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兩人在兩段人生岔路上開始新的生活。十年後的重聚和遺憾,讓人唏噓感慨。

  上半場,“年代感”成為了舞臺的關鍵詞。爺叔們穿的藍色工作服、長款工裝外套;小囡們的休閒運動服、大號飛行夾克、牛仔背帶褲、絲絨外套、墊肩中長裙……細枝末節中,濃郁的“年代感”喚起了上海人對20多年前的記憶。無論是每天給兒子準備便當的爸爸、在弄堂口喊著孩子早點回家的媽媽還是互相交換各家食物的街坊鄰居,都讓人有種似曾相識的錯覺。而到了千禧年之後的下半場,上世紀鮮艷的服裝配色換成了黑白灰的西服襯衫,聽音樂的黑膠唱機被MP3代替後,又變成了智慧手機。“時間正是我在創作時定下的主題。”音樂總監金培達介紹,“因為時間在前行,我們就能看見城市在發展變化,人也在成長改變,但總有些東西是不變的。”

在“星光裏” 看20年來上海弄堂的變與不變

  圖説:《愛在星光裏》演齣劇照 官方圖

  從“三姑”張口就來的滬語,到“王明”西裝革履的打扮,《愛在星光裏》處處彰顯著它的上海風格,讓許多本地觀眾對主角的命運感同身受。而在該劇十分“上海味”的同時,卻也讓許多對上海不那麼熟悉的人有了強烈的共情。香港演員陳曉東在看過首演之後就感動不已:“因為它講的是每一個人都會經歷的愛情和成長。”

  這份情感上的互通與編劇陳少琪密不可分。身為香港人的他,對上海有著與其他城市不同的感情:“上海和香港在有些地方很相似,它們都是開放的,吸收了很多西方文化,也容納了許許多多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劇中,男主角的爸爸童真便是一個從東北到上海謀生的外地人,鄰居“老山東”更是用他直爽的性格和獨特的口音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裡發生的故事,不是僅僅發生在上海人身上,也會讓每一個人想起自己當初的夢想和曾經的感情。改革開放40年,經濟飛速發展,所有中國人的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但縱使時過境遷,人內心最柔軟的東西卻從未改變。”(新民晚報記者 吳旭穎)

在“星光裏” 看20年來上海弄堂的變與不變

  圖説:《愛在星光裏》演齣劇照 官方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