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屏時代,紙質書如何“突圍”吸引更多讀者捧讀?“一本書,光‘白紙黑字’可不夠。其實,讀書不光是瀏覽一行行文字,更是以恰如其分的裝幀設計喚起視覺之外的觸覺、聽覺,為圖書增色、為內容升值。”2018年度“最美的書”評選昨天在滬揭曉,劉曉翔、黃永松多名設計師評委談到,圖書的質感、肌理與主題、架構默契融合,就能予人有溫度的“悅讀”享受。
來自全國20家出版社的25種圖書獲本年度“最美的書”稱號,並將代表中國參加2019年度“世界最美的書”評選。其中既有《尋繡記》《東坡樂府雅集》《敦煌》等洋溢東方美學,也有《龐茂琨:朋友圈的100張面孔》《雲上》等綜合運用跨界藝術手法。
值得一提的是,25種“最美的書”中,首次出現了供視障者使用的盲文書——《彩虹漢字叢書·觸摸陽光草木》。全書通過觸摸漢字字形的源流變化,聯繫字詞背後的文化內涵,幫助盲人順暢地感知文字。封面的黑色底色與右上角明黃色的手形成光明與黑暗的對比,隱喻閱讀可以帶人走出黑暗,感受光明。為適合一般讀者閱讀,書中還特別配以文字與盲文對照,整體設計簡潔明瞭,視覺效果突出。
隨著閱讀市場需求的細分,“最美的書”承擔起更多讀者對生活美學的追求。從此次“最美的書”評選中不難發現,設計師靠一味抓取“流行元素”是行不通的,更多需用綜合考慮視覺美、觸覺美、韻律美,包括用材設計與內容的匹配統一。以《醍昂:白明的國度》為例,書籍的雅灰色調、富有肌理感的紙張,與該書聚焦的陶藝家主題非常和諧,護封的凹凸感使人聯想到陶器的製作流程,也使讀者對內容有了期待和慾望。疏朗的版面留白,控制著閱讀節奏,主次分明,襯托出陶藝作品。
而另一部《鮫》為了凸顯充滿神秘感的海洋世界,以手工製作的封面紙張,呈現出符合書籍主題的水波紋,凹凸肌理增加了質樸感,簡潔文字信息點綴在書脊上。內文采用樸素的灰藍專色,用節制的設計元素,構成雅致並充滿節奏變化的版面。有時,科技類圖書同樣可以洋溢人文之美。比如,《“微”觀茶花 束花茶花發展簡紀》護封採用模切的工藝,淺粉色調讓人聯想到花瓣,點睛的兩條彩色絲帶與內頁正中兩頁亮黃色版面形成呼應,點綴出了茶花花蕊的黃色。評委讚許這本書的設計以少勝多,將讀者自然帶入茶花的世界,而書中圖表的設計既延伸信息的可讀性,又豐富了版式語言。
“最美的書”評選創立於2003年,是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主辦的書籍設計年度評選活動,評選倡導書籍設計與內容的結合,為中國的圖書設計走向世界建立平臺。十多年來,先後有15批321種來自中國的“最美的書”亮相德國萊比錫,19種榮獲“世界最美的書”的獎項,其中兩項獲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