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繡花功夫打響“上海服務”品牌

2018-11-13 09:40:17|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打響“上海服務”品牌,能夠全面展現上海開放、創新、包容的鮮明品格。圖為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今天正式開港迎客。本報記者袁婧攝

  “忙於進博會工作,已經幾天沒回家,天氣突然轉涼,感謝家人送來衣服。為了熟悉地形,晚上圍著‘四葉草’跑了兩圈——一圈四公里,遇上好多夜間值班人員,大家都還在工作崗位上忙碌著呢……”

  進口博覽會期間,這樣一條記錄出現在記者的朋友圈,一名工作人員不經意間記錄的日常道出了進博會保障任務的精益求精。滴水成流、匯聚成海,正是眾多普通人在各自崗位上的奉獻與付出,鑄成了“上海服務”的一流水準。

  進博會放在上海舉辦,並且要年年辦下去、越辦越好,這既是中央對上海的信任,更是上海的重大機遇。

  這不是一般性的展會。如何讓參與進博會的全球夥伴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國擴大開放的自信,全面展現上海開放、創新、包容的鮮明品格?為了盛會,這座城市緊緊圍繞“辦出水準、辦出成效、越辦越好”,下繡花功夫提升精細化管理水準,全力以赴打響“上海服務”品牌,讓中外參展商、採購商和八方來賓廣結良緣、滿載而歸。

  專業高效為交易保駕護航

  進博會上,來自全球各地的參展商與採購商共謀商機,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高達578.3億美元。如此豐碩的採購成果離不開專業服務的助力——無論是精準的展前對接、貼心的翻譯服務,還是關鍵的法律支持等等,高水準“上海服務”讓各方洽談合作得以高效達成。

  65名具有豐富涉外法律服務經驗的律師、公證員、司法鑒定人和人民調解員組成的法律服務團隊和16名涉外法律服務志願者——強大的專業陣容駐紮在“四葉草”,每天都在為各式交易“保駕護航”。採購金額高達一個億,可美國參展商並沒有預計到博覽會期間就會有人購買,一時拿不出合同文本——焦急的採購商找到進博會法律服務團尋求幫助。值班律師史軍在詳細了解商品型號、採購價格以及交割方式等具體信息後,當天就擬了一份合同定稿。1億元採購意向就這樣順利達成了。

  這一邊,洽談、交易,熱火朝天;那一邊,組織、保障,穩中有序。為了讓買賣雙方精準對接,“上海服務”搭橋梁、做紅娘,貼心的專業度引來參展各方點讚。11月6日至8日三天,來自82個國家和地區的1178家參展商、2462家採購商展開多輪現場“一對一”洽談。300張洽談桌擺開流水席,如何避免語言不通、溝通不暢這個大難題?整個國家會展中心(上海),400名熟悉不同語言的中國銀行員工充當起了交易“紅娘”,每桌配備一人,提供專業翻譯服務,達成意向的供需雙方直接上臺簽署合作備忘錄。成交,成了進博會的高頻詞。

  科技利器讓管理更精準

  貨物通關,提前就能知道港口位置;人員安檢,耗時不超過3秒;場館定位,刷刷手機小程式就能搞定……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最新科技成了進博會的保障利器。上海善於應用各式智慧手段,讓管理與服務更為精準。

  172個參會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3600多家參展企業——如此大客流過安檢,需要耗費多少時間?把包放進安檢儀,走過一個半封閉“小箱子”,這時通過儀器的包也完成安檢,全過程耗時不超過3秒。這一融合了光場、太赫茲等多種技術的智慧驗證安檢系統,使進博會整個安檢過程實現了不停留、無接觸、有尊嚴,每小時安檢量從300人次提升到1500人次。事實上,依託智慧安檢、視頻監控、智慧交通等智慧化安防系統,上海已經構築起一張“無形的防護網”。

  為了參展商通關手續和貿易便利化,上海海關開發了跨境貿易管理大數據平臺(進博會專窗),把充分採集的信息共享給更多部門,將數據服務延伸至運輸階段。參展貨物還沒到岸,物資艙單和物資證明函數據已發至港區,便於貨物提前安排在易提取的堆區,參展企業也能提前了解貨物在港口的位置,“靠泊即提”大幅節約了物流和時間成本。

  穿梭在“四葉草”各場館,許多進博會參展商都會拿出自己的手機選擇出發地點和到達地點,沿著系統給出的室內路線快速到達目的地。“這太方便了!”連聲感嘆的他們可能不會想到,手機導航應用的開發者正是進博會志願者“小葉子”。上海此次招募了5438名進博會志願者,96%來自在滬高校,其中不少都是專業志願者。為了讓觀眾、參展者在會場“少走彎路”,來自同濟大學的“小葉子”們完成了自主研發,還反復實測、不斷改進,讓室內定位導航系統體現“高精度”。

  精細化管理每個細枝末節

  偌大的展會難免遭遇各種突發狀況。但在上海,橫跨多部門的緊急調整可以瞬間完成,讓大客流壓力迎刃而解——精細化“上海服務”還體現在一個個“細枝末節”的落細落小落實。

  “讓浦東的接駁車開慢點,讓松江的接駁車調整線路從諸光路快速繞行進P1停車場下客進館。”11月10日,進博會閉幕日,也是社會團體觀眾參觀的第二天,恰逢星期六,大量觀展客流涌入“四葉草”;在進博會前方安保指揮部,負責人劉廣明一邊緊張地注視著大客流監測系統的實時視頻,一邊調配著全市經遠端安檢後進入場館的進搏接駁車。

  根據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事先提供的預測數據,當天客流量將達到25萬人次。“我們採用‘遠端安檢+近端分流’措施,啟用全市49個遠端安檢點。”劉廣明告訴記者,遠端安檢,就是讓部分通過大巴集中出行的團體觀眾在上車點完成安檢,然後統一送到場館,減輕現場安檢壓力,也節約了觀眾的時間。

  為了讓這些“遠端安檢”客流錯峰進入場館,指揮中心展開實時調配,迅速把地鐵2號線徐涇東站離西側入口最近的4號出入口打開,縮短觀眾進場時間;地鐵站外還緊急增加了80輛接駁車,把觀眾直接送到北側大廳入場。

  “老公交”柴喜慶負責駕駛進博會短駁車。臨時調整線路、緊急勘查路線,面對工作強度陡然上升,老柴顯示出老到的駕駛經驗:“巨大客流壓力下,應急調配相當關鍵。我們做保障服務的,有任務立馬就要上。”

  像繡花一樣精細,“上海服務”在這次進博會保障中以實際行動踐行了這一標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