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卓越城市創一流營商環境

2018-11-13 09:39:02|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卓越城市,要以卓越眼光做卓越的事。

  世界在變化,城市間的競爭已重在營商環境。

  邁向全球卓越城市,上海如何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破除條條框框、思維定勢的束縛,把握髮展機遇,積極參與開放型世界經濟;上海已經並還將如何行動,瞄準最高標準、最高水準,優化政務服務,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彰顯開放、創新、包容的城市品格?

上海:卓越城市創一流營商環境

圖説:白玉蘭廣場辦公塔樓320米高度撐起上海浦西新的天際線,上海營商環境也不斷趨向更高水準。陳夢澤 攝

  識變

  “軟環境”抵消“硬成本”

  城市之間,最能彰顯競爭力的是什麼?

  過往,商務成本是不二選擇;今天,答案又是什麼?

  今年10月31日,世界銀行集團發佈最新《營商環境報告》。中國的全球總排名由去年的78位上升至今年的46位,首次進入前50,同時位列今年營商環境改善排名前十的經濟體之一。依據編制規則,中國營商環境得分主要通過監測北京和上海兩個城市得出,其中北京所佔權重為45%,上海為55%。輿論普遍認為,世行大幅提升中國營商環境排名,是對中國營商環境具體和明顯改善的客觀肯定。事實上,從中央到地方,優化營商環境不只要“説到”,更要“做到”“做好”,上海更不例外。

  因為,面對變局,上海已清醒地認識到:城市之間的競爭,過往重在商務成本;時至今日,營商環境競爭力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若單純寄希望於大幅降低土地成本、人力成本、商務成本,恐難以持續;同時,借助政府補貼、稅費減免的政策利好,雖可降低生産要素成本,但幅度有限。因此,唯一大有可為的是——著力降低企業制度交易成本,實現城市總體營商環境的改善,用“軟環境”抵消“硬成本”。

  更重要的是,優化營商環境已成為上海“改革開放再出發”的一項突破性任務。2017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印發了《上海市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行動方案》。迄今,上海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特別在企業開辦時間、登記財産耗時、辦理施工許可證時間和跨境貿易等方面,效率顯著提升。

  目前,上海正在全力打響“四大品牌”,這是優化和提升上海營商環境的重要載體,也有賴更佳的營商環境的支撐。值得一提的是,優化營商環境不僅是限於世行10項評估指標,上海還將以更大力度,在更寬範圍,以市場主體的實際感受和獲得感為衡量標準,加快打造貿易投資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務管理最規範、法治體系最完善的一流營商環境。

上海:卓越城市創一流營商環境

圖説:上海市第一百貨盛裝歸來。孫中欽 攝

  應變

  “辛苦指數”換“發展指數”

  變局,正在發生,是挑戰,更是機遇。優化營商環境,上海如何應變?

  新時代,涌現很多新名詞,“店小二”算一個,“放管服”也算一個。當“店小二”成為服務型政府的代名詞,當“放管服”意味著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那麼,要持續提升行政效能,政府做好“店小二”,練就“放管服”真功夫,就是應變之策。

  今年2月,國務院批准在上海浦東新區進一步推進證照分離改革試點。證照分離改革,是浦東新區實施的重點改革試點任務。2016年4月改革試點以來,116項改革任務成效明顯,取消審批改為備案、注重協同配套、注重當場辦結等措施有效降低準入門檻,釋放市場活力。2017年,浦東新區新增市場納稅主體5.9萬家,較2015年增長29%。今年國務院批准將116項證照分離改革在全國複製推廣,同時交給上海和浦東10個領域、47項改革任務,浦東新區將全面推進落實。

  浦東先行先試,正是上海地方政府簡政放權、優化營商環境的寫照。過去5年,上海政府職能轉變取得新突破,率先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取消調整行政審批事項1854項、評估評審事項341項;全面實施當場辦結、提前服務、當年落地“三個一批”改革;政府定價項目從108項減少到53項;292家審批相關的仲介服務機構與政府部門脫鉤,611家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

  今後,“店小二”持續磨練“放管服”的真功夫,也正是上海優化營商環境的必選功課。

  今年10月17日,上海政務“一網通辦”總門戶正式上線,標誌著上海政務借助“互聯網+”提升行政服務效率的新飛躍。進入11月,上海首部對標公共數據管理與“一網通辦”改革的行政規章——《上海市公共數據和一網通辦管理辦法》實施,“店小二”提高行政服務效率,多了“制度供給”。從此,市政府辦公廳是本市公共數據和電子政務工作的主管部門,市大數據中心具體承擔本市公共數據歸集、整合、共享、開放、應用管理,市經信委負責指導、協調、推進公共數據開放、數據開發應用和産業發展。“一網通辦”,大大提高行政效率,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用政府的“辛苦指數”換取企業的“發展指數”。

上海:卓越城市創一流營商環境

圖説:興業太古匯星巴克臻選烘焙工坊。孫中欽 攝

  求變

  “開業故事”顯“城市品格”

  2017年12月,申城“新消費”新聞不斷。

  先是星巴克海外首家臻選咖啡烘焙工坊在興業太古匯亮相,隨後,曾號稱“遠東第一百貨”的上海市第一百貨更新後盛裝歸來。

  無論星巴克的開業故事,還是第一百貨的歸來故事,都是申城開放、創新、包容,為全球卓越城市創造最優營商環境的生動實踐。

  較之傳統星巴克咖啡店,興業太古匯這一家頗不尋常,因為它集合了烘焙加工、體驗、品鑒服務、零售和餐飲等一系列業態。商業模式全新,手握圖章的行政部門該怎麼辦?不予理睬,還是在各種規範之間整合資源尋求路徑?很幸運,興業太古匯星巴克遇到了“店小二”式的行政監管,行政審批、行政管理變成了行政服務,一路在“制度鏈”中無縫銜接,辦成了看似“沒法辦”的新事。

  同樣幸運的,還有南京路上的第一百貨。

  去年12月8日,經過數月更新,作為上海市第一批優秀歷史建築,年逾八旬的“遠東第一百貨”重新開張。原有的樓梯、內部立柱完整保留,商場格調富麗堂皇,更不忘融入石庫門、老弄堂等傳統設計元素。要想知道上世紀30年代上海城市生活樣貌,去第一百貨看看;要想溫習一下“小辰光”的消費常態,去第一百貨看看——懷舊,也是一種行銷方式。

  消費升級,讓實體店不再只是買東西的地方,文化體驗、記憶留存,正是滿足消費者心理需求的“新消費”必備。體量龐大的第一百貨,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更新、升級消費,也得益於綜合營商環境的利好。

  第一百貨身處“中華第一街”,此間綜合營商環境,堪稱申城縮影。值得關注的是,第一百貨歸來未久,黃浦區政府即發佈:圍繞上海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和黃浦建設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大都市中心城區的總體要求,力爭通過3年努力,使黃浦的綜合營商環境建設走在全市前列,實現全市最優。為此,黃浦要實現內、外資企業審批一口受理;率先建成基於5G技術的信息基礎設施體系,打造全市最便利的生活服務圈。更要緊的是政府服務的快速反應機制,營商環境有問題,企業向行政監管反映,行政要做的是——快速反應、處置、反饋、評估,事事有回復,件件有回音。

  這勁頭,跟幫助星巴克創新的“店小二”有得一拼。這勁頭,正是全球卓越城市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消費升級該有的精、氣、神,也讓全球企業對上海更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信心倍增。事實上,今年1-9月全市新設市場主體307811戶、同比增長13.9%,日均新設企業1333.5戶、同比增長12.97%;新設外資項目數、合同外資和實到外資實現“三增長”,新設外資項目3704個,同比增長17.8%;吸引合同外資(含增資)336.23億美元,同比增長20.4%;實到外資129.43億美元,同比增長2.1%。

  進入11月,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營造更優營商環境的決心和實力,“在上海買遍全球”,這個創舉昭示的,是人們對“購物天堂”的美好願景,更是對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充分期許;這個創舉彰顯的,是全球卓越城市把握髮展機遇,識變、應變、求變,開放、創新、包容的城市品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