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著延長病患生存期 胰腺癌診治“上海方案”引領國際

2018-11-15 09:15:20|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胰腺癌診治“上海方案”引領國際

  在近日公佈的2018年“上海工匠”名單中,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胰腺外科主任虞先被稱為上海胰腺癌診治的“金字招牌”。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11月14日透露,由虞先領銜的團隊的一系列原創研究成果,目前已引領了國內國際醫學潮流,在被歐美發達國家長時間掌握話語權的學術舞臺上,打造出胰腺癌診治的“上海方案”和“上海品牌”,顯著延長了胰腺癌患者術後中位生存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

  胰腺癌被稱為“癌王”,在上海的發病率高達15/10萬,並且由於發現時多為中晚期、胰腺所在位置隱蔽、病情兇猛等原因,治療效果一直不佳。在國內著名胰腺外科專家倪泉興教授的引領下,虞先團隊鎖定胰腺癌手術安全性、根治性和有效性,通過一系列原創性臨床轉化研究,將患者術後中位生存期延長了近40%,在國際上佔據引領性地位。

  胰腺癌根治手術風險高,其中胰腸吻合後發生的胰瘺是最常見、最致命的並發癥。多年來,國際上術後胰瘺的發生率一直高居15%左右,得不到有效解決。對此,該團隊創新發明“乳頭狀殘端封閉型”胰腸吻合新方法,III期臨床試驗結果發表在《Surgery》雜誌上,將術後胰瘺率從目前國際平均水準的15%下降至9.6%。在全國20多家三甲醫院推廣應用,獲得滿意療效。美國著名胰腺外科專家HarishLavu教授為此專門發表述評,評價該原創性方法為胰腺手術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經過前期大量臨床實踐,團隊創新出了銳性解剖清掃法,發明瞭新型手術器械,不僅清掃淋巴結更徹底,還明顯減少術中出血,並使手術時間縮短近50%。團隊通過研究發現胰腺癌淋巴轉移的特性規律,證實只有淋巴轉移陽性的患者才需要術後輔助化放療。基於這些研究成果,團隊代表中國抗癌協會胰腺癌專業委員會撰寫了《胰腺癌淋巴轉移診治進展與處理規範》,被業界廣泛採納,指導臨床實踐。

  越來越多證據顯示胰腺癌患者中存在一部分具備高度侵襲轉移特性的人群,如何甄別這組人群成為臨床關注焦點。該團隊從臨床常用的血清腫瘤標誌物著手,甄別出了此類患者的特徵。研究成果發表于被譽為外科學聖經的頂級雜誌《AnnalsofSurgery》上。

  胰腺癌臨床病理分期是決定治療策略的重要依據。團隊發現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最新的第八版胰腺癌分期存在缺陷,相同分期下的不同患者生存時間存在巨大差異,導致分期不準確,無法作為有效的預後預測工具。於是,團隊基於胰腺癌增殖和淋巴轉移特性提出了“上海復旦版胰腺癌分期系統”,研究結果再次發表在《AnnalsofSurgery》雜誌上,震動了美國同行。

  一次次突破性研究成果,在國際舞臺上發出“中國好聲音”,虞先被國際胰腺病學會授予代表最高榮譽的胰腺病學傑出貢獻獎。2018年,受中國抗癌協會胰腺癌專業委員會委託,虞先牽頭執筆編寫《胰腺癌綜合診治指南(2018版)》,向全世界打出上海名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