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舞大師阿庫·漢姆的最後一支獨舞亞洲首演

2018-11-16 09:22:11|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陌生人》把舞臺變成“一戰”戰壕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阿庫·漢姆《陌生人》劇照。 (資料)

  現代舞大師阿庫·漢姆最後一支獨舞《陌生人》今日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進行亞洲首演。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週年紀念日。《陌生人》是一部反思戰爭的作品,聚焦一戰中的150萬印度雇傭軍。這些印度士兵在歐洲、非洲和中東參加戰爭,大部分客死他鄉,即使僥倖存活,也無法從戰爭的摧殘中完全恢復。他們多年來遠離家鄉,與自己的歷史、故鄉和同胞都産生了隔閡,逐漸成為“陌生人”。為了把“一戰”戰壕搬上舞臺,《陌生人》搭建了重達6000公斤的舞臺裝置,甚至用上了200斤泥土和160斤松果。

  手是土壤,身體是泥塊

  “我們的手是土壤,我們的身體是泥塊,我們的眼睛是雨池。我們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活著。”德國小説家埃裏希·瑪利亞·雷馬克在《西線無戰事》中這樣寫道。在阿庫·漢姆的《陌生人》中,泥土是一個無比重要的存在。整個舞臺是傾斜的,模擬出一戰的戰壕。舞臺裝置由阿庫·漢姆舞團海運到上海,現場再一塊塊進行組裝,戰壕裏舖上了200公斤的泥土。這些泥土由上海國際舞蹈中心的工作人員從淘寶上買來。

  阿庫·漢姆説:“泥土代表著土地和故鄉,這些殖民地士兵是異鄉戰鬥。另一個方面,塵歸塵、土歸土,他們最終死在陌生的土地上,化作了泥土。”本來,舞臺上還打算用到石頭,代表人的軀體,在演出的最後從舞臺的斜坡上滾落下來,但因為石頭在舞臺上有安全風險,最後,因為舞美設計居住在德國的一片森林裏,於是想到用松果代替。

  演出最後,160斤松果如雪崩般從斜坡上滾落,像骨頭撞擊地面發出響亮的撞擊。仿佛末日一般的尾聲,伴隨著莫扎特憂鬱嚴肅的安魂曲,一切似乎回到了原點。它們代表了在異國他鄉、未被埋葬的士兵的軀體。

  美與恐怖在舞臺上並存

  擁有孟加拉國血統的阿庫·漢姆在英國出生長大。他喜歡邁克爾·傑克遜、李小龍,喜歡探索不同的文化,這奠定了他“東西合璧”的獨特舞蹈風格。在18年的創作生涯中,阿庫·漢姆以深沉的哲學思考,以及融合了南亞傳統舞蹈與歐美現代舞的肢體語匯,創作了《若》《零度複數》《上升之路》《我之深處》等一系列具有世界影響的舞蹈作品。

  在《陌生人》上演之前,阿庫·漢姆就宣佈,這將是他舞蹈生涯最後一支獨舞。阿庫·漢姆説:“44歲了,這樣一部作品對我和我的身體來説的確是一種考驗。大家都覺得我怎麼這麼早考慮退休,但我覺得,自己好像快100歲了。”此次《陌生人》亞洲演出僅有上海國際舞蹈中心一站,還未開票便已在舞蹈圈引發轟動,北京、香港、台北等地的“舞迷”都準備“打飛的”來欣賞這一場“絕唱”。

  在作品中,阿庫·漢姆所飾演的印度士兵獨自身處異鄉,對於他自己和敵人而言,他都是一個“陌生人”。他既是堅韌的戰士,也是脆弱的孩子;既是戰爭的受害者,同時也是戰爭的施害者。在象徵著戰火與大地的險峻舞臺上,阿庫·漢姆富有技巧的身體變成了戰爭的機器,他用印度傳統卡塔克舞和現代舞的多變結合,展現出人類軀體的美與恐怖。

  “在當今世界舞壇的編舞家中,阿庫·漢姆是一個特例,他的舞蹈作品中常常充滿了對‘我’的深刻思考和認知。”很喜歡阿庫·漢姆的舞蹈家黃豆豆説,“《陌生人》極具戲劇性,他表達了在歷史的巨輪中,一個獨立的個體對自身命運的思考和與時空的對話。”

分享到: